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陳志列: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兩翼
編前
工業是一國經濟之脊梁。作為機械裝備制造業的核心———高端機械裝備制造業更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
自“十二五”規劃開始,我國大力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戰略,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等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加快我國工業由大到強的步伐。
這也是一個系統工程。無論是人、財、物等生產要素,還是產、供、銷等經營環節,都有極大的改進空間。只有每個關鍵環節提質增效,裝備制造業騰飛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就此,本報約訪了12位業內專家,結合具體產業、企業發展實際情況,針對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上的主要環節進行深入解剖,以為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共識。
能說,會說,是陳志列在特種計算機行業和企業界朋友中得到的共同評價。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工商聯科技裝備業商會會長,陳志列除了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上大聲為離退休人員異地就醫報銷難問題疾呼外,技術人才和創新文化是他最為關心的兩個話題。
在陳志列看來,這兩個問題正是困擾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崛起的核心要素。
技術人才需要環境來逐漸培養
陳志列經常出國。七八年前,他就注意到一個現象,美國的一流大公司里,比如計算機行業內的兩大巨頭英特爾、微軟,他們的研發部門里亞洲人占到了60%以上,其中,來自中國的研發人員最多,其次是印度人。
“錢是基礎,但真正能吸引技術人才的東西,絕對不是高薪。最重要的是要有強烈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和外部環境。”陳志列說,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有創造力的因素,也是流動性最大的因素。技術人員往往思維都比較單純,如果讓他搞人際關系,實際上就可能毀了一個天才。如果再讓他為了孩子上學、老人就醫發愁,那他寧可換一個城市工作。
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技術人才主要分為兩種:研發人員、高技能藍領。
前一種,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對外開發的力度加大,國內培養加上國際人才回流,一股科技人才創業創新大軍正在國內形成。
后一種人才,實際上是行業內最緊缺的,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陳志列觀察到,現在在廣東沿海城市的高科技工業園里,從事高端制造業的高級技工,每個月的工資少則六七千元,高的已經超過1萬元,個別高端的甚至會更高。
兩年前,他就做出一個判斷,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已經隨著人力成本和技術革新的需要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如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生的高技能人才荒不斷驗證著他的判斷。
“德國制造為什么會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美國的制造業為什么會出現復蘇?答案就在于他們都有強大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作為多年從事特種計算機行業的業內資深人士,作為一名會長,陳志列對高技能人才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我國高端制造業如果真正要實現崛起,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必要條件。”
陳志列分析說,從需求角度看,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只能會越來越大。現在的問題出現在供給上。雖然國家很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但與龐大的需求相比,還有差距。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陳志列就曾提出,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最好的選擇是上大學,認為正規的大學教育比中專、高職要好。現在,這個既有的觀念一定要打破。“如果政府和媒體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讓高職、中專這些培養高技能人才機構的數量和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的話,不僅能緩解我們國家制造企業的技能人才短缺現象,而且對于提升我國高端制造業水平、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都會有非常大的益處。”陳志列建議說。
創新環境就是創新者的空氣
最近,陳志列一直處于全天候工作狀態。不過,有些公開的論壇邀請他談談創新環境時,他也會盡量擠出時間去參加。
20多年的創新創業實踐告訴他,沒有創新環境,創業者就像缺少了空氣一樣,創新熱情很快就會被澆滅。
一個月前,他在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做了題為“從深圳創新企業群的崛起看城市創新的文化和環境”的發言,闡述了深圳為何會出現華為、中興、研祥科技等高科技企業群的原因。
在他看來,政府創造的濃厚創新氛圍和具體創新政策的支持,是解開深圳創新之謎的金鑰匙。
其實,這不僅是深圳的經驗。在陳志列的老家——江蘇省無錫市,同樣如此。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地和國際機械裝備產業城的橫空出世。
至發稿時止,意大利泰斯美克股份有限公司、加拿大隧道工程公司、美國CCC百橋國際、美國肯納司太立、中鐵上海工程局以及香港佰俐國際投資、中國一重、大連華銳重工、武漢重工、無錫易通精密機械制造等30余家企業和相關單位已經與產業城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
這個產業城能夠吸引眾多國際一流裝備制造業企業的目光,除了無錫作為我國長三角地區機械工業發展重鎮,產業基礎扎實,技術、人才及區位優勢明顯外,江蘇省、無錫市等各級政府,以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江蘇省機械行業協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政府具體政策如何發揮杠桿作用?作為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科技裝備業商會會長的陳志列,考慮得極為深入。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陳志列就曾提交了一份《關于把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的錢花在刀刃上的提案》。陳志列在提案中提醒,有幾個問題需要高度注意。
比如,科技研發成果轉移轉化效率比較低;國家為鼓勵科技創新投下去大量的科研經費并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使用效率比較低;科技項目及經費管理不盡合理,我國鼓勵和扶持產業化技術創新的政策和資金在落地前,都是要經過專家權威的評審環節,而目前這些專家權威較少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經歷,對市場需求比較陌生,絕大多數項目依照慣例都落到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基本無緣。
“在國家科技獎勵的評審上,多向民營高科技領軍企業傾斜。”陳志列最后建議說,在國家支持的應用型和產業化科技項目立項、檢查和驗收的專家評審隊伍中,大量增加既有成功的產業化經驗,又有豐富的市場和技術背景的專家,在這幾個關鍵環節,強化項目可產業化的定位和評審。這樣,財政支持的資金才能真正發揮杠桿作用,創新驅動戰略才能落地生根。
編輯:羅韋
關鍵詞:陳志列 制造業 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