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全國政協推動設立“國家憲法日”讓守憲守法成為一種定律
為了國家根本大法 我們接續呼吁
——全國政協委員推動設立“國家憲法日”紀實
從1949年的《共同綱領》開始,在65年的歲月中,不同年代的政協委員們圍繞一個“法”字,以自己的智慧和委員的責任擔當,在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程中為法治中國建設留下了深深的足跡。
也許很多人自小就在課本上熟知“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知曉我們生活在這部根本大法的權威之下,所有公共權力都來源于它;憧憬著由它帶來的那一套價值體系:民主、法治、平等、自由……
仿佛等待了好多年,又仿佛只是一個夢醒。小學生朗朗的晨讀聲中,忽然多了一項憲法內容的誦讀;買菜的大爺大媽們在社區掛起的“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標語下駐足議論,他們和記者說,“聽說中午還會有人來宣講”;城市道路的電子屏上,“迎接第一個‘國家憲法日’”的紅字飄揚起來了;今天,全國還將有為數不少的新法官面對憲法和國旗舉起右手宣誓。憲法帶著溫度,帶著權威,第一次這樣走近公眾。
今天是12月4日,這一切,是中國迎接首個“國家憲法日”的節奏;這個“憲法日”的設立凝聚了政協委員們對憲法的敬畏和長期的呼吁。
向憲法致敬:又多了一種生動的方式
“堅持了7年,終于有了結果!”11月29日一早,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就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這幾天,他的手機幾乎被各路媒體打爆了。眾所周知,作為憲法日的提議者之一,眼前的這個節日,包含了他一份特殊的情感和不懈的堅守。
在2008年以前,侯欣一是一名法學教師和現代法治的擁護者,將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早日實現作為本職;從2008年開始,他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全國政協委員,多了參政議政的責任。做一名稱職的全國政協委員,他的理解是:要有責任、有義務把所在界別的主流想法和訴求反映出來。
一直以來,侯欣一揪心于這樣一個現實:與國家一直在推進的普法工作相映照,多數公眾對于憲法或不了解,或漠然。“許多人對憲法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國家制度層面,較少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和現實利益聯系起來,整個社會對憲法以及憲法所包含的法治精神認同不夠;而憲法對整個法律體系的調控功能無法發揮,不僅使現有的法律法規無法形成有機整體,統一的法律秩序也難以形成;甚至憲法中除少數原則或條文外,相當多的條文未能得到有效實施或被束之高閣,導致現實生活中‘違憲不違法’的情況時有發生。”面對我國公民的憲法觀念、尊重憲法的意識與依法治國的要求存在較大距離的現實,他覺得憲法的普及宣傳中一定是漏掉了哪個環節。
“民眾的民主精神和法治意識決定著國家法治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侯欣一覺得,要真正在全社會樹立起憲法的權威,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可不可以通過一個節日、一種儀式讓公眾走近憲法、了解憲法,再到落實憲法?”而設立“憲法節”無疑就屬于制度創新之一。
在與多位專家和同行們溝通后,侯欣一的想法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據我所知,法學界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只是沒有機會,或是基于某些原因沒有表達出來。”侯欣一告訴記者,他當時又查閱了國內外類似的法律規定憲法節日所取得的效果等,更加堅定了信心,決定撰寫提案。
從2008年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起,侯欣一將設立憲法節的提案堅持提了下來。其間有人鼓勵他、肯定他,但更多是質疑和不理解:“一個節日能解決什么問題?”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那一刻,侯欣一說,他既快樂又平靜。“向憲法致敬,我們又多了一種生動的方式。”
政協與憲法:從《共同綱領》開始的淵源
“憲法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活動準則,雷鋒是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和社會責任的模范,結合學習憲法學雷鋒,更有普遍的和久遠的作用。誰遵守了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誰就是活著的雷鋒!” 在十一屆全國政協五次會議上,文藝界委員、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編劇王興東的大會發言《結合學習憲法學雷鋒》結束后,人民大會堂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
2014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王興東等10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將12月4日原“法制宣傳日”改為“憲法日”的建議》的提案,作為大會1260號提案,司法部在6月3日給予了積極的答復。
敢想敢說的政協委員們,背靠的正是政協這個開放活躍的參政議政平臺。而政協與憲法的淵源是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已經開始。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1954年憲法出臺前,《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和作用。
“《共同綱領》在新中國的立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解決了在還不具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條件的時候建立和治理新中國的憲法依據問題。”在采訪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時,他向記者表示。
王興東委員則激動地回憶起,1998年他剛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時,為創作電影《共和國之旗》采訪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雷潔瓊先生的情景。“她向我講述第一屆人民政協會議在提交的2992幅國旗圖案中,通過民主協商,投票選定國旗圖案的往事。由于她在一屆全國政協中參與起草和修改《共同綱領》,我又得以了解《共同綱領》誕生的歷史。1949年,中國共產黨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國外華僑等各方面的代表662人,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在無條件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前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由第一屆人民政協的《共同綱領》作為基礎,漸進發展和修改成為今天這部體現人民意志和國家性質的憲法。了解這段歷史,我認識到人民政協與憲法歷史的密切聯系,更加理解作為政協委員的使命和對憲法的感情,從此開始學習憲法,加深對憲法的認識。”王興東對記者說。
1954年9月15日,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制訂了1954年憲法。“1954年9月20日制訂的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制定《憲法》后,緊接著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提出,要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嚴格地遵守法律。”闞珂說。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改草案,即我國現行憲法的母本“八二憲法”。
呼吁設立國家憲法節就像一個接力棒,從未在政協委員們的手里中斷。在查閱歷史資料時,記者發現,“八二憲法”實施后,時任中國法學會會長的王仲方委員就先后兩次提出設立憲法節日的提案。王仲方認為“八二憲法”是一部“最新、最好”的憲法,指導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應該人人加強學習,但當時社會上《憲法》卻少有人問津,甚至連書店里也很難買到,他很著急。在1990年和1992年七屆政協一次會議和七屆政協三次會議上,他以“建議將每年12月4日設為憲法節”和“再次建議將每年12月4日設為憲法日”為題,分別遞交了兩次提案。
讓守憲守法成為一種定律
12月4日,我們歡度第一個“國家憲法日”。公眾的懂憲、守憲意識在悄然滋長。這一切應了侯欣一那句話,“設立‘憲法日’,足以成為讓全社會敬畏憲法的一個重要契機。”
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王翔,是來自江西的一名民營企業家。他曾十年連續關注修憲,在人民政協的舞臺上為憲法保護非公經濟發展大力鼓與呼,相關的提案就寫了十幾份。其中,《憲法作修改,相關私營經濟的法律法規要同步適應、修改出臺》等大會發言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迎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王翔無比欣慰:“憲法節不只是一個儀式,通過這個節日可以讓憲法精神深入人心,在依法治國的大戰略中,給民營企業家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政協委員來自各行各業、各族各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政協委員要“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接受采訪的政協委員們向記者表達了一種共同的心聲:在依法治國的戰略中,政協委員要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模范踐行者。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憲法 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