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快報 快報
揭開干部檔案造假背后的貓膩
造假三大貓膩:提拔前后是高峰,調動工作是良機,組織認定合法化
徐楷檔案造假事件并非個案。據中央巡視組通報,去年以來,已公開通報的31個被巡視省區市中,有11個存在干部檔案造假問題。針對這一現象,一些地方開始探索防治干部檔案造假的“藥方”。今年9月起,江西南昌在全市開展為期4個月的假履歷、假檔案專項整治行動,目前正處于全面排查階段。
南昌等地一些組工干部分析認為,檔案造假現象主要存在三大貓膩:
——一是造假目的就是為“升官”,時間多集中在干部選拔任用前后。
檔案中最為關鍵的年齡、基層工作經歷等造假,主要集中在干部選拔任用前后。早在2005年,南昌市委組織部就曾一次性審核發現干部檔案工齡、年齡、黨齡“三齡”前后記載不一致問題437例,其中涉及到在職縣處級干部319名。
“造假的主要目的在于‘升官’,正如坊間戲言,‘干部職務越升越高,年齡越來越小’。”南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曉波從事組織工作已20年,他告訴記者,南昌市委組織部曾發現,一名擬提拔的科級干部年齡造假存在明顯的邏輯錯誤。“按檔案上的年齡推斷,他兩歲就已經讀小學一年級了。”楊曉波說。
——二是造假環節集中,常借工作調動之機“瞞天過海”。
一些基層組工干部告訴記者,由于檔案管理制度嚴格,平時難以尋覓造假“良機”,所以,干部檔案造假最常用的伎倆就是抓住工作調動之機,利用調出單位與調入單位之間的銜接漏洞,實施造假。
“反正你要調走了,也不影響本單位利益,而調入單位審核時也只是‘走走過場’。”一名基層組工干部告訴記者,一般造假者都會在原單位“做齊”所需檔案資料,再趁工作調任時,實現公務員身份轉變或職務提升。
——三是造假暗藏“玄機”,“權力干預”背后實為領導授意。
根據檔案管理相關規定,檔案在檔案室由專人管理,借閱、使用須遵循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據透露,干部檔案造假的首要前提是能接觸到檔案,有的是造假者通過收買檔案管理者造假,但更多的則是組織人事部門按照上級領導授意而為之。
“檔案必須符合前后邏輯。因此,并不是簡單的某一環節的造假,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只要是其工作過的單位和環節,都必須全部打通。”楊曉波告訴記者,在這一過程中,造假者需要在檔案中加塞或撤銷某些材料,最嚴重的則是偽造相關證明材料,把虛假的年齡、工作經歷等通過組織認定合法化。
通過信息化管理減少人為干預,加強“異常提拔”監管力度
專家指出,突破誠信底線進行檔案造假,謀取的盡管是一己私利,損害的卻是干部選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危害不容小覷。
“通過利益輸送或權力干預進行干部檔案造假,事實上也是變相的腐敗。”江西省社聯副主席吳永明認為,干部檔案造假意味著對組織失信,必須標本兼治,才能公平正義、取信于民。
吳永明建議,在信息化時代,干部檔案管理制度建設要跟上信息化步伐,探索實施數據化管理,減少檔案管理過程中人為接觸原始紙質檔案的環節和可能。進一步公開信息,把干部檔案、履歷“曬”在陽光下,接受公眾監督,讓造假者的貓膩無處可藏。與此同時,加大懲處力度,讓檔案造假者付出沉重代價。
“干部檔案管理還應建立完善的追責機制,如出現檔案涂改造假,首先要追究檔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參與篡改、造假的相關人員的責任。”楊曉波告訴記者,我國干部管理制度已經運行多年,制度建設非常嚴密,之所以出現檔案造假情況,問題主要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并未嚴格按照規章制度管理、使用檔案。
“對于熱衷‘造假騙官’者來說,崗位并非為人民服務的平臺,而是進一步升遷的‘跳板’,其提拔速度越快,越是黨和人民之禍。”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肖濱認為,要從源頭上遏制干部檔案造假現象,還需進一步改進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提高決策透明度,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對“異常提拔”的干部要重點監控,避免關起門來選人、用人,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機。
編輯:羅韋
關鍵詞:鷹潭團市委書記徐楷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