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新曙光新曙光
隨解放軍第二軍進軍新疆的回憶
1949年1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到達新疆喀什。在隊伍中向歡迎群眾揮手致意的人是第二軍政委的王恩茂。其右為南疆警備副司令王僧根,其左依次為政治部主任左齊、四師師長兼政委楊秀山和副軍長頓星云。他們身后為起義將領呂公威。
1949年9月25日、26日,國民黨新疆警備區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代表新疆軍政當局向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和平起義通電,宣布脫離國民黨政府,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從此,中國最大的省區、占國土面積1/6的新疆實現了和平解放。10月4日,陶峙岳將軍從迪化(烏魯木齊)飛到哈密,5日晚乘車趕到酒泉,與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會面。陶峙岳向彭德懷報告了新疆的情況,初步商定由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二軍進軍南疆,第六軍進軍北疆。
10月9日,第二軍進疆部隊決定首先集中480至500輛軍用卡車運送第四師全部、第五師師指及兩個團和軍指進疆。11日,四師在甘肅的玉門、安西集結準備出發。12日,五師師指及兩個團由酒泉出發。部隊在哈密會合后繼續向南疆進軍。
部隊在到達南疆古城焉耆時,因車輛不足,油料缺乏,部分部隊開始徒步前進。當時正值寒冬季節,部隊裝備、給養十分緊缺,但指戰員們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一步步地向西部挺進。從焉耆到阿克蘇要行走20天,從阿克蘇到喀什乘汽車也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我進新疆與父親王恩茂團聚的時候只有6歲,在山西省河津縣的第二軍子弟學校讀書,學校也隨部隊一起進新疆,孩子們聽到要去新疆和父母團聚的消息后,都異常興奮,隨后全校師生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大遷徙。我們從河津縣出發時,年齡小的孩子乘坐牛車,大一點兒的孩子由教職員工帶領徒步行走。途中不時地遇到國民黨飛機的偵察、掃射和轟炸。每當這時,教職員工總是帶領我們隱蔽躲藏,有時用身體掩護我們。三四天后,到達黃河邊的風陵渡,乘坐木船或羊皮筏子渡過了黃河,在潼關乘坐火車到達西安,后乘汽車到達酒泉。
在酒泉,第二軍子弟學校的孩子們分別乘坐4架由蘇軍提供的里-2型運輸機,飛往迪化。據說,在部隊準備進軍新疆時,斯大林曾答應派大批飛機幫助解放軍運送部隊,部隊也做好了空運進疆的準備。但實際上蘇軍派來的飛機又小又少,總共不過幾架,根本不可能用來運送部隊和裝備。后來,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將軍決定,用這幾架飛機送我們這些孩子去新疆。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下著小雪,孩子們穿上特制的羊皮筒子,頭戴蘇式飛行帽,被蘇聯飛行員一個接一個像搬西瓜那樣遞上了飛機。蘇聯飛行員非常熱情,每當他們抱起一個孩子的時候,都會用他們那長滿濃密大胡子的嘴巴,在孩子們凍得通紅的笑臉上親吻一下。飛機從酒泉起飛,飛到哈密,第二天下午,飛機才到達迪化機場。到達迪化后,我才知道,父親王恩茂和郭鵬將軍已率第二軍進駐南疆喀什。隨后我又乘坐汽車,經過6天行程,終于在1950年元旦前,與久別的父母重逢。
見到父母后,我聽說第二軍入城時,歡迎大會開得很熱烈,父親王恩茂還講了話。當時禮炮齊鳴,五星紅旗升起在喀什的上空時,各族軍民心潮澎湃,在國歌聲中向國旗莊嚴致敬,數萬各族群眾一起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解放軍萬歲”,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喀什噶爾河兩岸,場面極為壯觀。聽后我感到非常“不滿”,“不滿”為什么不能把我們早接來,讓我們也一起感受當時的現場氣氛。
(作者系航天部退休干部,王恩茂之子)
編輯:曾珂
關鍵詞:解放軍進軍新疆 王恩茂進軍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