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 戰爭硝煙
解放軍四次解放營口
解放戰爭期間,除許昌的六次拉鋸戰外,為保衛人民勝利果實,和國民黨軍還曾發生過多次反復爭奪的經典戰例。比如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雙方你爭我奪、反復拉鋸,在3年時間里,國民黨軍曾3次占領營口,我軍則4次解放營口,并最終使營口人民獲得了徹底的解放。
營口位于遼河口,西靠渤海灣,是東北重要的戰略海港,是東北和沈陽的海上門戶,位于沈陽、旅大、錦州三點之間,水陸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大兵團從這里登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當局一方面通過玩弄“和談”手段,與我黨我軍進行“交涉談判”;一方面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迅速搶占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在東北,國民黨軍就盯上了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重地。為了保衛抗戰勝利果實,共產黨領導廣大軍民同國民黨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早在抗戰剛剛結束的1945年9月,八路軍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七十二團在營口成立,壯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營口的武裝力量。不久,由中共營口市工委和特派員辦事處組織群眾,接收了偽市公署和偽警察局。偽市公署改為營口市民主政府,下設相應辦事機構,張霖任營口市民主政府市長。至此,營口市迎來了第一次解放。
11月,國民黨軍在美國軍艦的護送下曾兩次前來交涉“接收”,被解放軍嚴詞拒絕,美蔣人員只好悻悻而歸。
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二十五師依仗其美式裝備,侵占了營口,我方根據中央“撤出城區、控制鄉村”的政策,主動撤出營口。1月13日,國民黨第二十五師主力奉命前往搶占沈陽,只留下第七十三團一個加強營及團部留守人員守備營口。東北人民解放軍二縱政委彭嘉慶和司令員吳克華深感營口地理位置重要,事關戰略全局,遂決定趁敵不備重新奪回營口。解放軍發起攻擊后,國民黨守軍用麻袋裝雪在營口市外空地上堆成一個一個的防御工事,企圖用來阻止解放軍前進。招數失效后,只好全部退到偽市公署大樓內,負隅頑抗。經過5個小時戰斗,二縱全殲國民黨第五十二軍二十五師一個加強營和團留守人員,營口市第二次解放。
1946年4月1日,國民黨第七十一軍八十八師和第九十四軍五師進攻營口市。中共營口市委提出暫時放棄城市、保存力量、爭取最后勝利的策略,營口再次淪陷。
1947年起,東北民主聯軍相繼解放了遼陽、鞍山、海城、大石橋等地,將營口封鎖包圍。從7月開始,中共東北局遼南軍區司令吳瑞林等派人經過多次協商、談判,于1948年2月25日成功策動駐守營口的國民黨軍第五十二軍暫編五十八師師長王家善等人發動起義。起義當日,王家善借召開緊急城防會議之機,逮捕了國民黨營口市黨政軍主要負責人,并協同解放軍消滅了拒不投降的國民黨殘余部隊,還將炮彈40萬發、子彈300多萬發等大批軍用物資移交給解放軍。營口市第三次解放。
1948年10月,遼沈戰役打響。為了將營口作為海上退路,24日,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再次占領營口。為避免正面沖突,中共營口市委和政府機關主動撤出市區。
10月26日,東北野戰軍總部命令九縱從大虎山地區南下,經臺安于海青灣東渡遼河,切斷敵南逃之路,并拖住逃向營口的第五十二軍,待七縱、八縱趕到后再行圍殲。九縱急行軍五天,最后一晝夜一氣追擊230里,終于在10月31日趕到營口附近,攔住了正企圖由海路逃跑的國民黨第五十二軍。11月1日,九縱司令員詹才芳命令部隊不顧疲勞投入戰斗,對營口之敵實施弧形包圍,并以一個營掩護重炮團,進至營口以北,以火力封鎖出海口。11月2日晨,詹才芳發現敵有登船逃跑跡象后,遂決定不待七縱、八縱趕到,九縱即單獨向營口之敵發起進攻。九縱經過一天的激戰,消滅了國民黨五十二軍第二師五團、六團大部,第二十五師1個團及軍直屬運輸團大部,營口市獲得第四次解放。登船逃跑的敵人,遭到我炮兵射擊,一艘運兵船和22艘帆船被擊中。
編輯:曾珂
關鍵詞:解放軍四次解放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