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市水務局
適量投放不影響生態
針對向水體投放食蚊魚滅蚊可能會造成生態影響的疑慮,市水務部門昨日向本報表示,本次投放食蚊魚主要是根據防控登革熱疫情的嚴峻形勢和分布范圍,選擇部分湖泊、水塘等適量投放,通過食蚊魚攝食水體中的伊蚊幼蟲孑孓,是防蚊滅蚊的方法之一。“并且這個措施是按照愛衛辦有關滅蚊的指引做的,應該是安全的。”相關處室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但是其依然沒有回應“本地和尚能念經,為何請外來殺手?”的疑問。
市水務局告訴本報記者,相關專家表示,食蚊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原產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賓引進我國,在杭州西湖放養,后來其棲息地不斷擴大,目前已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定居者”已數十年。而這次投放于廣州相關水體中的食蚊魚,來源于廣州周邊地區,并非從國外引進,也就是說,食蚊魚對于廣州市的水體生態系統而言,是本來已經存在的,并非新的入侵物種。實際上,食蚊魚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的河溝、湖泊、水塘中大量存在,近幾年來有不少龜鱉、熱帶魚養殖者收購野外捕撈的食蚊魚作為飼料魚。
食蚊魚成年個體體長4~6cm,卵胎生,主要食物為水生的昆蟲幼蟲,當水溫適宜時,每條魚一晝夜可吞食蚊子幼體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魚滅蚊,能把蚊子幼蟲消滅在水體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孳生。
“食蚊魚在廣州已經本地化了,不能作為外來物種了。”市水務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據了解,早在2006年,廣州也曾向公園等水體投放過食蚊魚來滅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迄今為止尚未觀察到對生態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市城管局
生物防治效果最好
針對食蚊魚破壞生態平衡的質疑,市城管委負責人表示,目前確實有區街為了滅蚊在河湖涌放養食蚊魚,數量約有兩千萬條,通過食蚊魚滅殺蚊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實際上自然界食蚊的物種并不只有一種,除了食蚊魚外,還有多個物種都會吃蚊蟲,正是這些物種,組成了自然界對蚊蟲的生物消殺。”負責人稱,生物防治是效果最好的。至于會否引致生態失衡,負責人稱現在談論為時過早,還需要時間觀察,但因為是自然界物種的生態食物鏈行為,所以自然界也會有自我調節,未必會破壞生態平衡。 (文/記者全杰 通訊員成廣偉)
產地:原產美國東南部、墨西哥和古巴,因對消滅瘧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蟲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適應力強,繁殖能力高,被引進到世界各地作滅蚊用途。
戰斗力:食蚊魚成年個體體長4~6cm,主要食物為水生昆蟲幼蟲,水溫適宜時,每條魚一晝夜可吞食蚊子幼體40~100只,最多達到200多只。
影響:香港和臺灣地區早年也曾引入,后對本地青鱂魚等物種生存造成影響。食蚊魚因與各地原生魚類進行競爭,破壞生態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種。在澳大利亞,食蚊魚對當地的魚和青蛙造成的巨大競爭,被認為造成布里斯班附近的亞熱帶河流中彩虹魚的絕種。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食蚊魚 登革熱 豆豉鯪魚 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