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年年吐槽“十一”黃金周 “槽點”總不變 堵擠臟坐鎮輿論頭條(圖)
與旅游相關的輿情反饋多顯負面
根據全國假日辦歷年公布的假日旅游統計,我國2008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1.78億人次,此后2009、2010年,游客增速都超過20%。到了2011年,它首次突破3億人次大關,2012年則為4.24億,2013年旅游市場有所降溫,游客總量較上年增加300萬人次。
而與其對應的,是交通、景區治安等問題的與年俱增。據了解,2012年“十一”黃金周,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是2007年“十一”黃金周的近19倍。而景區因超負荷運轉而陷入失序事件的曝光率也在增加。
從近兩年黃金周期間的熱點輿情事件,可窺斑見豹:如2012年“十一”被全國聚焦的,有三亞宰客,華山游客退票被捅傷、鼓浪嶼游客被踩沉等事件;而2013年“十一”黃金周,高速公路擁堵、九寨溝游客滯留、香格里拉導游強制消費等,都躋身熱門話題榜。
去年“十一”后,中青輿情監測室曾發布黃金周十大關鍵詞,其中高速免費、宅家、游客素質、景區擁堵、高速擁堵等都在列。這些詞中,除了“宅家”者情緒主要呈現正向外,其余的基本上都積壓著負面情緒。據其統計,在去年50個黃金周熱點事件中,“旅行”主題的比重占到48%,其中負面事件占到了86%,中性的占10%,正面的僅占4%。
而與不佳體驗伴生的,是調侃性段子的廣泛傳播。2012年節假日高速免費政策實施,“十一”期間8600余萬人擠上高速公路,網上也流傳起“高速擁堵”的段子,如“一行白鷺上青天,我被擠在最中間;猶抱琵琶半遮面,車上忘帶方便面……”;2013年,調侃擁堵“盛況”的段子也層出,如“法海都被擠到西湖里去了”“故宮人山人海,長城不分內外”等。而對“十一”旅游的描述中,“人在囧途”“花錢遭罪”也是常用詞眼。
公眾對景區“漲價與擁堵”態度矛盾
耐人尋味的,還有民眾對景區漲價的態度。2007年國家發改委曾下發通知,要求景區門票價格調整以3年為一個周期。而“限漲令”過期后,有些5A景區也“逢節即漲”。從輿情看,網民對其漲價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前不久新浪微博發起的關于5A景區該不該漲價的討論中,約96%的參與者都投票“不該漲”。
但據報道,“十一”期間游客人滿為患,基本都只發生在5A景區。全國有1萬多個景區,據最新數據,5A級景區僅175個。國家旅游局發布的《2011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接待旅客達到25.4億人次,其中接待游客規模前50位基本上都是4A、5A級旅游景區,平均接待規模達752.52萬人次,最低也達423.82萬人次,前8位A級景區的接待規模都超過1000萬人次。也就是說,占比約1%的5A級景區,承擔了全國旅游景點一半的客流量。而今年“十一”,有媒體針對74家5A級景區進行調查,截至昨日,已有近六成的景區發布了黃金周預警,以防人數爆棚。
對5A級景區漲價和擁堵的吐槽,某種程度上是矛盾的:它忽略了在現有景區人流調控手段下,漲價也是避免人流“過載”的重要手段。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兩點:一、網民們對黃金周年年“吐槽”,但槽點幾乎沒什么“亮點”;二、在景區漲價上,很多網民態度挺分裂:對5A級景區漲價與擁擠都采取“自我本位”的態度,而罔顧其中的供需市場規律。
基于此,對于公眾而言,比起吐槽,在是否出門旅游、去哪旅游的選擇上,進行必要的自我調適或許更現實。要知道,當下休假制度與景區資源供給的升級,都很難一蹴而就,擁堵景象也很難立馬消失。而根據現實、因“具體情況”制宜地安排黃金周計劃,是避免身陷擁堵也成為擁堵制造者的不二之法,也是應有的現實理性。
□午夜侃人(媒體人)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十一黃金周 吐槽黃金周 吐槽 國慶 黃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