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國企高額超繳公積金 管理者否認劫貧濟富
管理者認同“不公”否認“劫貧濟富”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全國近20家公積金中心的管理者,一致認同公積金繳存“不公”,但并沒有“劫貧濟富”。他們認為,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一制度的確解決了不少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難。
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認為,總的來看,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以來,作為住房貨幣化分配的主要形式,促進了繳存職工住房資金積累,提高了職工住房消費能力,是城鎮住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支持住房建設、解決繳存職工的住房問題和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住建部2011年委托北京大學對20個城市1.4萬名繳存職工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77%的職工認為住房公積金對解決住房問題的作用很大或有所作用。
專家表示,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種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公積金的長期積累,逐步增強職工購、建住房能力,提高城鎮居民的居住水平。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住房公積金是城鎮在職職工及其所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繳存的具有保障性和互助性的一種長期住房儲金。
蘇州公積金中心副主任朱建明認為,住房公積金本質上就是一個大家出錢湊份子用于解決基本住房問題的互助基金。包括購買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以及租房。公積金主要針對的是具有一定自我購房能力的社會中間階層,滿足低收入群體基本居住需求的政策主體是救助型保障,指望用公積金來保障社會困難群體的住房需求,這本身就是一種對住房保障體系功能的錯位認識。
北京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楊學鋒也表示:“住房公積金制度是面向全社會所有人建立的一個解決基本住房保障的制度,而不是對中低收入群體有特別的傾向,具有普惠性。”
至于是否擴大繳存面,吸引低收入群體都來繳存公積金,目前也存在爭議,有一部分觀點不支持特低收入群體的錢進入公積金的蓄水池,理由是繳存額少、使用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張東則認為,強制儲蓄基本原則就是大數法則解決不公平和效率不高問題,應該讓更多群體進來實現大數法則。但對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的繳存應該有所差別,追求繳存的沉淀量,實現隨走隨取(要符合相關規定),還要建立轉存功能,實現類似于銀行賬戶資金轉存的功能。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記者徐海波、陳亮、葉鋒、烏夢達、張麗娜、楊紹功、王浩明采寫
編輯:羅韋
關鍵詞:公積金 繳存 住房 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