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新預算法”為地方債“開明渠、堵暗道”
系統監管體系漸成型
“開明渠、堵暗道”是此次修改后的預算法對地方債問題的總體思路。新預算法規定,經國務院批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可謂是從法律層面上“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實現“開明渠、堵暗道”。
在部分“開閘”地方發債的同時,對地方政府發債做出了諸多具體規定,以嚴格防范債務風險的擴張。比如限定了舉債主體、方式和規模,明確舉債的用途應當是“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不得用于經常性支出”,并要求對本級政府舉借債務的情況作出說明。
而在此前,地方政府舉債行為處于灰色地帶,主要靠融資平臺“曲線”舉債未受法律認可。修訂后的預算法,將在有限放開地方政府發債的同時,強化總量監管和風險防控。
中信證券首席分析師鄧海清認為,此次預算法修訂意義在于,建立了地方債務的系統性監管體系。特別是在債務借、還、用方面,建立了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約束的法律體系。
比如,在借債方面,約束舉債權,地方融資平臺面臨轉型。國務院已批準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十個省區市試點地方債自發自還。截至8月下旬,8個試點省區市已完成招標發行。
在還債方面,不僅要提供償債計劃來源,還納入預算全口徑監督。同時,為解決公眾對預算“不清楚”、“看不懂”,預算法修訂后在預算編制階段要求,各級預算支出應按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編制,通過功能分類或經濟性質反映支出方向,如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工資支出。
在用債方面,還限制了債務的經營性用途。“不少地方為了拉升GDP,大量借債用于工業園、開發區建設。按照債務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要求,工業園區、開發園區自設的部分‘小金庫’平臺公司將失去設立依據,受到的沖擊最大。”鄧海清說。
在他看來,政府舉借債務天花板由國務院設定,多方共同監督,地方債務籌資被關進籠子,未來城投債將會消失,而地方融資平臺也將面臨轉型。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雖然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局部問題還需要警惕。
比如,目前部分縣市乃至鄉鎮債務增速過快、普遍采取“BT工程”名義墊資等問題,均亟待出臺系統性規范約束。“一些地方亂舉債,缺計劃,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慢于到期債務增長。比如2013年到期的債務增速達60%,而同期財政收入增速僅為15%。”連平表示。
編輯:羅韋
關鍵詞:地方 地方政府 預算法 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