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云南魯甸震后不倒房屋屈指可數 倒塌房屋80%是土坯房
建不起的抗震房
翠屏村的李林仙帶著孩子,和村民翻山越嶺來到龍頭山鎮上的災民安置點。
她家的土房被震碎了,頭兩年,李林仙就想建磚房,她和丈夫種了100多棵花椒樹,近年行市好,一家人的年毛收入大概1.5萬元。除了正常開支,年結余不足1萬元。龍頭山鎮鎮長陳國勇說,去年,鎮里人均年收入是4050元。
李林仙打聽了一下,一塊磚運到魯甸縣城的價格約3毛錢,運到龍頭山鎮大概4毛錢,要想運上僻遠的山村,價格接近6毛錢。
工價走高也讓村民難以承受,沈友青說,他10多年前建房時,一個工人每天十幾二十塊錢,現在要150到200元。
建4間平房,在龍頭山鎮大概要花10萬元,但在李林仙住的山上,起碼得十二三萬。“根本建不起。”
龍頭山鎮龍泉村甘菜園社54間房子塌了51間,目前村里已有十幾人死亡。
“誰不知道住在結實的房子里更安全?”蹲在自家的廢墟前,林國祥掰扯起一個農民的一生,“攢錢給兒子蓋房,兒子再攢錢給孫子蓋房”,在他看來,這里的農民重復著這樣的宿命,“一個農民一輩子就是一座房子”。
甘菜園社建于2000年前的房子超過40棟,絕大多數是土房。幸存的三棟房子均建于2012年之后。
在1997年前后一次地震中,林國祥的土房裂開了一道七八厘米寬、近一米長的口子。他跑到鎮上打聽是不是有相應的補貼,能湊點錢把房子修修。
當時鎮上的人給的答復是,“家家都這樣,政府哪里來的那么多錢。”
2008年汶川地震后,林國祥聽說國家出臺了政策,對地震帶上的危房實施遷出和改造,鎮上也有相應補貼規定。他又跑去打聽,得到的回復是政策還沒到他們村。
指望不上政策,房子還是要蓋。2012年6月,大兒子拿著在外打工攢下的幾萬塊錢回鄉蓋房。
被老屋墻上那道裂縫折磨了十幾年的林國祥當起了新房總監工,材料要用最好的,要加鋼筋,水泥標號要用最高的,不怕蓋得慢,一定要蓋結實。
他保留著當年的賬本,僅鋼筋一項就花了1.6萬元,因為預算有限,房子只蓋了一層,不到一百平,建造時水泥用了足足20噸。
唯一省下的錢是人工,林國祥就帶著兩個兒子自己蓋,家里女人們當小工,別人家蓋座房子兩三個月,林家的房子蓋了足足半年。
這座耗盡心血的房子也成了全村沒有倒下的3棟房子之一,甚至難見一條裂紋。
可林國祥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房子蓋好后,因為欠債,兒子、兒媳繼續南下打工。林國祥不肯住新房,一直空著。地震后,他在老屋的小孫女林睿遇難了,兒子林青文為了救林睿被砸成重傷,目前一個胳膊已經截肢,腰椎還需要一次手術。
六年前啟動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管化學看著自家的房子“倒成一攤爛泥”,有些恍惚。
坐在一堆瓦礫前,他回憶,十年前在魯甸連續發生三次地震,都是淺源地震,“震級不大,損失很大”。他沒想到十年后再遇劫難,這次遇難的人數是十年前一次地震的150多倍。
據記者調查,管化學曾說地震發生在2004年8月10日,距離這次地震差7天整十年。那次震級為5.6級,致4人死亡,594人受傷。
“除了傷亡人數,余下的情況和這次地震都很像。”一位參加當年地震報道的記者說,8·10地震震級雖小,但倒塌民房卻達到18556間,其中多數為土坯房。這一說法在時任云南省副省長孔垂柱的報告中得以體現。
查閱公開資料可獲悉,早在10年前,國務院就已經明確要求啟動農村村民地震安全工程。而云南省也意識到,根據國家地震局預測,云南將進入一個強震活躍期。
可現實是,全省農村民居建設質量普遍較差。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官員說,這十年來,為了加強抗震工作,云南省做了很多努力,政府印刷了《云南省農村民房建設抗震設防技術導則》,還在2008年全面啟動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針對資金不足的問題,省里提出了“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一點、各部門統籌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群眾自籌一點”,多渠道籌措危房改造資金,這一方案“當時的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全省農村民居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
可是,沒能等到6年后的“目標”,災難先發而至。
上述官員說,這十年,在地震安居工程方面,省里決心很大,可效果卻不太理想。
昭通市住建局官網公布的材料顯示,2013年,云南省級預下達昭通市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任務為5.4萬戶,每戶預撥補助資金5000元。截至去年10月2日,全市已開工45594戶,開工率為84.43%,已竣工4266戶,竣工率僅為7.93%。
當時,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開工率,在此次地震震中魯甸縣只有59.08%,排名昭通全部11個縣的倒數第二;竣工率方面,魯甸縣僅有0.08%,排名倒數第一。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魯甸地震 土坯房 倒塌 抗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