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給藝術品辦證成熟之路尚遠
■探究
環節藝術家親自做鑒定
王麗介紹,雅昌鑒證備案包括藝術品征集、藝術家本人鑒定、藝術品技術備案、藝術品認證四個環節。由藝術家本人對藝術品原作進行鑒定,對藝術品原作采集高清數據、作品物理成分采樣檢測,并對數據進行備案,同時備案數據可公開查詢等措施。
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副總裁郭陸峰表示,目前東方雍和業務體系中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特征信息備案,另一個是保真鑒證備案。第一個是客觀記錄藝術品的信息,通過提取藝術品DNA信息并進行備案,起到藝術品身份鑒別、鎖定藝術品“此物是此物,此物非彼物”的作用,“藝術品身份鑒別,是所有藝術品市場流通環節都必須具備的基石性服務,無論是展覽、收藏、運輸、鑒定、評估、交易都有發生‘貍貓換太子’的可能。”而保真藝術品鑒證備案是基于特征信息備案,即鎖定藝術品的基礎上,由藝術家親自做藝術品真偽的鑒定,“我們目前系統中進行特征信息備案的作品大概有22000多件,是我們主要的業務內容。進行保真鑒定備案占其中大概10%,目前進行保真鑒定備案的藝術家有十余位。”
費用價格差距大暫不盈利
鑒證備案的費用也是眾多藏家所關注的焦點。郭陸峰表示,他們堅持“費用低廉”的原則,“這是面向大眾提供一個公共服務的業務,鑒證備案的價格與藝術品自身價格無關,東方雍和的鑒證備案費用大概是幾百元,我們是希望為全社會提供一個具有普遍服務、費用低廉、全國通用、數據公開特點的公共服務。”郭陸峰說。
據了解,雅昌鑒證備案的費用分為硬
性成本和藝術家費用兩部分,硬性成本包括人工和鑒定儀器使用費、征集作品宣傳費,“一張作品的價格大概是3000元。”王麗說。對于鑒證備案的費用標準,王麗解釋,雅昌鑒定中心具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我們目前也不盈利,因為鑒證備案服務內容、方式都不一樣,就像三星級酒店與五星級酒店一樣,價格差距大也是理所當然的。”
權威作者是第一發言人
此前曾有新聞報道有藝術家對自己的早期作品或不成熟的作品予以否認。那么,鑒證備案中由藝術家親自鑒定畫作真偽是否具有權威性?對于藏家送來做鑒定的畫,創作者會不會由于各種原因否認,導致真作排除在備案系統之外?
王麗認為,能夠參加鑒證備案的藝術家是愿意維護藏家權益的,有一些早期作品難以辨認,這都是可以理解的,“這些都是個案,不是常態。”據王麗回憶,當時給何家英做鑒證備案的時候,何家英說,不管“我的孩子”是不是“好孩子”,他都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都是要認的。“目前來看,很多藝術家都是極其認真的來對待這件事情。”王麗說。
藝術家劉慶和也表示,藝術家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作者還是自己作品的第一發言人,“可能早期作品不夠完整和成熟,但這是創作過程中一個軌跡。藝術家的真誠和市場的真實都是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的。”
■存疑
不確定鑒證結果是否有說服力
鑒證備案中心的成立具有什么意義?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總檢驗師項玉章認為,藝術品真假難辨問題的源頭在于藝術品流傳的無序,“通過后期手段鎖定藝術品,實施有效管理和監管,讓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劉雙舟也表示,雖然對于一年多鑒證備案所取得的成果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認為,做就比不做好。業內對此眾口不一,意見分歧,但是這些權威中心鑒證過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可靠度。在藝術品鑒定問題上,不能全部解決并不等于全部不能解決。不能徹底解決并不等于我們可以不去解決。在藝術家自己來認證的基礎上,再采用認證加科技手段來甄別和固定。“目前越來越多的鑒證備案中心成立,但是有些機構渾水摸魚,我認為中心不一定要太多,有幾家權威的機構來鑒定就足夠,不能為了解決亂象而出現新的亂象。”
鑒證備案工作與藝術家息息相關。藝術家劉慶和認為,鑒證備案從兩個角度來說是有實際意義的。目前市場比較混亂,很多人為獲得利益制假造假,對于一些藏家來說會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此外,對于藝術家從創作的角度來說也是具有幫助的,“如果我們光看眼前,獲取價值,就不會在意藝術創作這方面,維護個人的創作實際上是對創作的尊重。近一段時間,我發現市場上假作越來越多,有時候原作還在我的手上,市場就已經流通了三四個版本我的假作。有些作品太假,有些有一定造型筆墨基礎,但實際上這些東西都是對藏家和藝術家的傷害。”劉慶和說。同時,劉慶和也對鑒證備案中心存在一些疑問,不確定這些結果是否會具有說服力。
編輯:陳璐陽
關鍵詞:備案 藝術品 鑒證 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