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民宗委調研民族地區優化產業布局
建言:發揮優勢深化改革提升發展綜合能力
產業布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直接關系地區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不僅關系到各族群眾福祉,而且關系到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由于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國情長期存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要素流出速度遠遠大于聚集速度。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應更好地發揮政府的規劃和引導作用,抓住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和布局戰略調整關鍵時期的機遇,進一步加大民族地區產業優化布局的支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區走符合自身特點的工業化道路。
發揮比較優勢,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向民族地區優先布局。在西部大開發之初,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同志強調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對西部的支持要看綜合效益、長期效益、整體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指導思想至今仍然適用。要著眼于充分發揮民族地區的比較優勢,凡是有條件在民族地區加工轉化的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應優先支持在民族地區布局建設。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智能輸配電成套裝備、石化成套裝備、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汽車摩托車等裝備制造業,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支持民族地區根據市場專業化分工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在國家層面建設全國統一的產業轉移信息平臺,及時發布國家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標準、產業轉移趨勢等信息,促進地區間、企業間交流對接。加快跨區域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特別是蒙東、新疆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東部地區原則上不應再上新的火電廠,新上發電項目向能源資源富集的民族地區布局,促進民族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堅持區別對待,對民族地區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既要鼓勵民族地區進入全國大市場,也要給予區別對待,正確處理好統一市場、統一政策與特殊支持、差別化政策的關系。產業方面,加快在民族地區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非負面清單的產業,統一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國家在調控產能過剩行業時,實行有保有壓的調控政策,對民族地區區別對待,只要民族地區有資源、有市場的,允許其適度發展,并在項目核準、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傾斜。節能減排方面,一是要充分考慮到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在節能減排指標分配上進一步加大傾斜力度,進一步拉大與全國其他地區承擔任務的檔次;二是要進一步完善能耗統計核算方法,如煤制氣能耗應更多地由消費地承擔,可再生能源能耗不應按火電能耗標準折算。土地方面,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時適度向民族地區傾斜。價格方面,研究通過直購電、分段電價和運費補貼等價格政策,支持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深化制度改革,資源開發利益分配向民族地區傾斜。資源優勢是民族地區最大的優勢,也是最現實的優勢,以資源加工為主仍將是今后一段時期民族地區產業結構的主要特征。民族地區目前從資源開發上獲取的利益相對較少,深化改革、完善資源開發產業利益分配機制已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一是加快資源稅改革,使資源稅能夠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性、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成本、資源地的群眾利益;二是制定具體辦法,使地方分享水電增值稅返還收益,地方收益應更多向縣級傾斜,并探索資源地以資源入股和享有一定留存電量等方式參與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共享機制;三是中央企業、東部地區企業到民族地區開發資源,應在民族地區注冊法人公司,把稅收留在當地。
加強環境保護,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民族地區大多位于我國大江大河上游,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產業發展必須注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不適合發展產業的地方堅決不搞。為更好地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一是建議國家加快生態補償立法工作,從法律上明確生態保護者與生態受益者的權力關系,形成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大現有生態補償力度,繼續完善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鼓勵同一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與生態受益地區之間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三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探索通過排污權交易、水權交易、碳匯交易、生態環境產品認證等有效途徑,逐步建立社會參與的生態補償投入機制。
改善發展條件,提升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綜合能力。國家要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投入力度,著力改善民族地區交通等基礎條件,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培訓,不斷改善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提升其產業發展能力。一是提高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中民族因素的系數,各種專項轉移支付也要向民族地區重點傾斜;二是國家有關部門的公路、鐵路、民航、水利等專項建設資金,提高對民族地區建設項目的投資補助標準和資本金注入比例;三是積極扶持傳統行業、重點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提升,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態旅游、民族文化特色產業;四是建立民族地區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專項資金渠道,加強對民族地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吸引科技人員、大學生、留學歸國人員等高端人才到民族地區創業;五是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信貸支持力度,探索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民族地區發展;六是允許民族地區在改革開放政策上先行先試,發揮民族地區的沿邊優勢,緊緊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有利時機,努力形成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融合發展的開放高地,拓展多元化發展新空間。
編輯:付鵬
關鍵詞:全國政協民宗委 民族地區 產業布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