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工商總局、中消協約談十大電商 落實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
國家工商總局、中消協約談十大電商 落實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
我國網購人數已超過3億人。今年實施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網購擁有“七日無理由退貨”權利。但在實際執行中,很多消費者面臨退貨難的狀況。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10日召開約談會,就落實無理由退貨規定約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1號店等10家電商企業,聽取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
“七日無理由退貨”成消費者投訴熱點
國家工商總局通報,自3月15日以來,從電商平臺較為集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五城市12315中心受理網絡購物訴求情況看,五城市共受理消費者網絡購物訴求2.7萬件,直接與新消法相關的投訴1380件,涉及“七日無理由退貨”的投訴741件,占與新消法相關投訴量的53.69%。
國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楊紅燦說,新消法實施后,由于對“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的適用范圍和具體執行標準存在不同理解,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容易產生爭議,成為投訴熱點。
他指出,電商行業在落實“七日無理由退貨”有關規定上普遍性存在三個問題:
一是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標注不明顯,購物過程中缺乏一對一的確認程序,消費者選購時產生混淆,對電商企業單方面作出的解釋不認可;二是商家將“商品完好”等同于“不影響二次銷售”,退貨標準過于嚴苛,導致消費者退貨處理周期長、效率低,退換貨糾紛多;三是部分網店經營者以各種理由不履行無理由退貨義務,第三方平臺沒有盡到管理責任。
電商為退貨設置多重條件
一些電商企業對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的商品做了自行規定,與新消法列明的商品種類相比,明顯更加寬泛,有的在交易過程中也缺少明顯提示。
一些電商企業提出,有些商品如食品、內衣等退貨后可能包含安全隱患,可能有消費者對貴金屬、奢侈品等以假換真,還有消費者惡意維權,造成企業損失。
按新消法規定,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但在執行過程中,一些電商企業以“包裝完好”“不影響二次銷售”等作為退貨條件,還有些電商對退貨收取不合理費用,如對電子產品收取10%左右的折舊費等,對消費者退貨造成更多障礙。
有第三方網購平臺還提出,缺乏有效手段對入駐商家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驗證,呼吁銀行等系統進一步對其開放數據。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指出,企業不能對消費者作“有罪判定”。應看到少數消費者退貨的同時,“七日無理由退貨”卻帶來企業銷售額大幅增長和品牌形象改善。同時,第三方電商平臺應提高商家入駐門檻,提升總體服務質量。
編輯:羅韋
關鍵詞:消費者 退貨 七日無理由退貨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