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新辦發布《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2014年07月10日 10:38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三、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積極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加強能力建設和貿易發展,加大對環境保護領域的援助投入,幫助受援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

  (一)改善基礎設施

  中國根據不同國家經濟發展條件,合理安排無償援助、無息貸款資金,發揮優惠貸款融資優勢,幫助受援國建設有迫切需求的基礎設施項目。2010年至2012年,中國對外援建了156個經濟基礎設施項目。中國發揮在技術、設備材料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優勢,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了項目投資成本。

  支持交通運輸建設。中國援建了70余個交通運輸項目,包括公路、橋梁、機場、港口等。中國援建的肯尼亞西卡高速公路第三標段,使首都內羅畢到經濟重鎮西卡全線貫通,為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等國實現互聯互通作出了貢獻。中國援建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國際機場進一步完善了該國立體化交通網絡,對提升該國與周邊地區的交往和聯系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升能源供給能力。中國援建了20余個能源項目,包括水電站、熱電站、輸變電和配電網、地熱鉆井工程等。中國援建的加納布維水電站具備水力發電、農業灌溉、漁業發展和觀光旅游等多重功能,建成后不僅直接促進加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惠及西部非洲更廣闊的地區。中國援塞內加爾達喀爾市輸變電和配電網項目覆蓋15萬居民,有效解決了該市電網設備老化、經常性大面積停電的問題。

  推動信息化社會發展。中國援建了60余個信息化項目,包括光纜電信傳輸網、電子政務網以及廣播電視調頻發射臺等。中國在土庫曼斯坦、多哥、厄立特里亞等國援建的電信項目,為上述國家提供了高質量穩定的通信系統,使用戶容量成倍增長。中國在喀麥隆、坦桑尼亞等國援建的光纖骨干傳輸網項目,有效促進光纜在非洲國家的廣泛應用。

  (二)加強能力建設

  中國堅持“授人以漁”的援助理念,通過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技術合作、志愿者服務等方式,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發展經驗和實用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增強自主發展的造血功能。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發展迅速。2010年至2012年,中國共舉辦1579期官員研修班。中國邀請其他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近4萬名官員來華研修,內容涉及經濟管理、多邊貿易談判、政治外交、公共行政、職業教育、非政府組織等。中國舉辦技術人員培訓班357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培訓技術人員近萬名,涵蓋農業、衛生、信息通訊、工業、環境保護、救災防災、文化體育等領域。為滿足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升公共部門中高級管理人員能力的需要,三年中,中國舉辦了15期在職學歷教育項目,來自75個發展中國家的359名政府官員分別獲得公共管理、教育、國際關系以及國際傳媒碩士學位。

  技術合作廣泛開展。三年中,中國向50多個國家派遣2000多名各類專家,在農業、手工藝、廣播電視、清潔能源、文化體育等領域廣泛開展技術合作,轉讓適用技術,提高受援國技術管理水平。中國派出高級規劃咨詢專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制定土地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利用、河流治理以及經濟合作等規劃。中國專家在利比里亞開展竹藤編技術合作,向當地近500人傳授竹藤編織技能,不僅有助于當地民眾增加收入、擴大就業、擺脫貧困,也促進了利比里亞竹藤產業的發展。

  志愿者服務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繼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派遣志愿者,服務領域涉及語言教學、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中醫診治、農業科技、藝術培訓、工業技術、社會發展、國際救援等,服務對象包括學校、醫院、政府機關、農場、科研院所等。援利比里亞志愿者成功救治嚴重腹裂畸形新生兒,獲得“非洲之星”勛章。援埃塞俄比亞志愿者改良甜瓜種植法,當年使果農獲得大豐收;志愿者傳授的沼氣池修建方法,幫助當地民眾有效利用清潔能源。

  (三)促進貿易發展

  中國積極響應世界貿易組織“促貿援助”倡議,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產能力、給予零關稅待遇、支持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培訓經貿人才等,促進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發展。

  改善與貿易有關的基礎設施。三年中,中國援建與貿易有關的大中型基礎設施項目約90個,有效改善了受援國貿易運輸條件,擴大了與其他地區的互聯互通。中國積極提供商品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與貿易相關的物資設備,如向柬埔寨、老撾、緬甸、埃塞俄比亞、埃及、乍得、佛得角、贊比亞、塞爾維亞等國提供集裝箱檢測設備,為提升上述國家貿易產品檢驗水平和通關能力、有效打擊走私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高與貿易有關的生產能力。中國援建一批與貿易相關的生產性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援國相關產業的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2011年12月,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期間,與貝寧、馬里、乍得和布基納法索“棉花四國”達成合作共識,通過提供優良棉種、農機、肥料,推廣種植技術,開展人員培訓,支持企業技術升級和產業鏈拓展,促進四國棉花產業和貿易發展。

  促進對華產品出口。為有效推動發展中國家對華產品出口,2005年,中國首度對非洲25個最不發達國家190個稅目的商品實施零關稅,之后不斷擴大零關稅待遇受惠面。2011年11月,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上宣布,將對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的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到2012年底,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出口近5000個稅目商品已享受零關稅待遇。2008年以來,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最不發達國家第一大出口市場,吸收最不發達國家約23%的產品出口。

  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促貿援助”倡議工作組機制的積極參與者。2008年至2010年,中國每年向世界貿易組織“促貿援助”項目捐款20萬美元,2011年后提升至每年40萬美元。中國利用上述捐款設立“最不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項目”,為最不發達國家舉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研討會,資助最不發達國家人員參加世界貿易組織重要會議和到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實習。2010年至2012年,中國以促進貿易便利化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主題,舉辦了18期研修班,與發展中國家400余名政府官員分享經驗。

  (四)加強環境保護

  在坎昆、德班以及多哈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在分享國內節能減排經驗的同時,承諾對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及非洲國家加大環保領域的援助投入,幫助其發展清潔能源,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援建項目。中國在清潔能源、環境保護、防澇抗旱、水資源利用、森林可持續發展、水土保持、氣象信息服務等領域,積極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三年中,中國為58個發展中國家援建了太陽能路燈、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64個。

  提供物資。2010年至2012年,中國向柬埔寨、緬甸、埃塞俄比亞、南蘇丹、密克羅尼西亞等13個發展中國家援助了16批環境保護所需的設備和物資,包括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及照明設備、太陽能移動電源、沼氣設備、垃圾車、排水灌溉設施等。中國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與格林納達、埃塞俄比亞、馬達加斯加、尼日利亞、貝寧、馬爾代夫、喀麥隆、布隆迪、薩摩亞等9個國家簽訂了《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物資贈送的諒解備忘錄》,共向相關國家贈送節能燈50多萬盞,節能空調1萬多臺。

  開展能力建設。三年中,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布隆迪、蘇丹等國開展技術合作,促進了上述國家太陽能、水力等清潔能源利用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國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舉辦了150期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培訓班,培訓官員和技術人員4000多名,培訓領域包括低碳產業發展與能源政策、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與水土保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林業管理和防沙治沙、氣象災害早期預警等。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對外援助 《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又色又爽又高潮的视频日本 |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 色98视频都是亚洲国产精品 | 色偷偷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在线在线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