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反對民族分裂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二、鄧小平民族理論的主要內容
鄧小平民族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問題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以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豐富內容。
一是強調民族問題非常重要,事關黨和國家的命運。鄧小平同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強調了民族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針對“文革”中忽視民族問題、取消民族工作機構的錯誤做法,鄧小平同志明確強調,民族工作確有很多問題要引起注意。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對于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這是源于歷史經驗的科學論斷。
二是強調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鄧小平同志在談到西藏工作時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民族歧視,我們對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1990年,他還強調,我們的民族政策是正確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真正”的民族平等,含義在于不僅要幫助少數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權利,而且要使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上得到改善和提高,這樣才能為民族團結奠定堅實的基礎。他著重強調,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搞好民族團結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美好的大家庭。搞好民族團結,要消除民族隔閡,要同時拋棄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因為兩個主義一取消,團結就出現了。民族分裂活動是破壞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的最大危險,是影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最大障礙。鄧小平同志強調,必須堅決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這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
三是強調加快發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1987年6月 29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強調,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是看那個地方能不能發展起來,在西藏問題上,關鍵是看怎樣對西藏人民有利,怎樣才能使西藏很快發展起來,在中國四個現代化建設中走進前列,我們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我們的政策是著眼于把這些地區發展起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為民族工作的新發展創造了重大機遇,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指明了前進方向。1990年12月24日,鄧小平同志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根據“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東部地區率先實現了加快發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按照鄧小平“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與時俱進,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時代。
四是強調要正確處理好民族和宗教的關系。在我國,宗教和民族有著緊密的聯系。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的一貫政策。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鄧小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時,就十分重視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他提出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1950年7月21日,他在歡迎赴西南地區的中央民族訪問團的大會上談到人民解放軍進軍解放西藏時指出,我們進去以后,首先宣布了共同綱領的民族政策,同時我們軍隊的優良作風也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體現出來,例如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尊重藏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不住喇嘛寺等,這樣就贏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處理民族問題時,強調要正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同時,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規范的范圍。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強調“要繼續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1982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第一次全面闡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即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文件還特別強調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就是要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1982年憲法進一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從而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進一步確立了廣大信教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權。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民族 發展 理論 宗教 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