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中國遠征軍遺骸歸國安葬騰沖 云南省委統戰部省政協發起

2014年06月13日 08:2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中國遠征軍遺骸歸國記

  清晨8點,薄霧還繚繞在騰沖城的上空,離城不遠的來鳳寺,已經開始了一個充滿追思的起靈儀式。

  在低緩、安詳的《安魂曲》中,48名著黑色中山裝、戴白手套的青年護靈者,依次緩緩抱起安放在來鳳寺、裝有中國遠征軍將士骨灰的24個骨灰罐,慢慢列隊放入靈車。靈車來到國殤墓園,青年護靈者撐起黑色大傘,護衛著骨灰罐進入墓園,在“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紀念碑”前,一字排開,肅然靜立。

  騰沖賢達高聲朗讀令人蕩氣回腸的祭文后,《安魂曲》再次奏響,青年護靈者將22個骨灰罐放入地宮,僧侶誦經祈福,為亡靈超度。

  這是繼2011年舉行“中國遠征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活動之后,云南第二次舉辦這一公祭活動。

  此次公祭由云南省委統戰部、保山市委統戰部、騰沖縣委統戰部發起,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等主辦,云南華商公益基金會承辦。這次活動迎回了中國遠征軍(駐印軍)新編三十八師、新編三十師在八莫、南坎兩處墓地搜尋到的部分遺骸,以及遭破壞較為嚴重緬甸臘戌和芒友兩處墓地,取來的兩罐壙兆土(即墓地的泥土——編者注),共24個骨灰罐在云南騰沖國殤墓園安葬。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中國福利會主席胡啟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大陸有關方面負責人、抗戰老兵及老兵后代、兩岸佛教界高僧、相關行業代表等近1000人,參加了公祭。

  青山處處埋忠骨

  2010年12月20日,云南省委統戰部、云南省政協及相關人士召開了一個非正式的小型會議,會議決定,把在緬甸犧牲的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遺骸尋取回國安葬。

  “這是戰爭結束66年來,中國人第一次要把滯留海外的二戰陣亡將士遺骨接回祖國安葬。”當時參加會議的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和所有與會者都異常興奮。

  在60多年后重新尋找中國遠征軍遺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在此后的多次會議中,他們就尋找、確認、挖掘和接送遺骨的時間和方法制定出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并將活動定名為“忠魂回歸”公益活動。

  在云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云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組織下,“忠魂回歸”公益活動組委會依靠緬甸華人華僑幫助,在緬甸東西南北3000多公里,用一個月的時間,考察了有中國遠征軍墓地的密支那、八莫、西保等地。在艱難的尋找中,他們一次次痛徹心扉,一次次心如刀絞。尋找得越多他們越感到,不能讓10萬將士的遺骨就這樣被異國的野草覆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保衛當時中國僅存的一條國際大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3月,中國不惜派出最精銳的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協同英、美等盟國到緬甸對日作戰。

  由于盟軍倉促應戰等原因,中國遠征軍10萬將士敗走野人山,滇緬公路被切斷。1942年8月,第一次緬甸對日作戰失敗。

  1943年,中國遠征軍再次進入緬甸,經過無數次艱苦的戰斗,最終消滅日軍3萬余人并徹底解放了緬北和滇西。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不辱使命,這也是1840年以后中國軍人第一次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國門的戰爭。

  但是兩次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至1944年,中國在緬甸、云南投入的部隊約40萬人次,但由于史料缺失,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犧牲的精確人數至今無法確定。有資料顯示,在兩次入緬作戰中,中國遠征軍犧牲人數達10萬人。第一次入緬戰役中犧牲的6萬人中,有5萬人是在打了敗仗倉皇撤退途中非戰斗死亡的,特別是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野人山中死亡人數最多,陣亡將士被草草掩埋。所以,至今在緬甸沒有發現一處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的墓地。

  第二次緬甸戰役,遠征軍一路進攻,所到之處都建立了墓地,這些墓地基本上都是沿著史迪威公路所建。早在2002年,戈叔亞第一次進入緬甸密支那考察遠征軍歷史時,就一直在打聽這些中國軍人的墓地。

  但是,那時當地的華人華僑并不敢公開告訴他們中國軍人墓地的情況。在一個寺廟里,一位年長的和尚悄悄告訴戈叔亞,這附近居住著人的地方過去是一片墓地,但“常常‘鬧鬼’,弄得住在這里的人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把房子賣掉搬走了”。

  戈叔亞十分震驚,他謊稱自己的叔叔是在密支那戰死的,想去看看墓地,但是和尚們你看我我看你,雖然非常同情他,卻沒有一個人敢帶他去。

  這件事深深烙在了戈叔亞的腦海中。隨后幾年,他開始了對這些墓地的實地尋找和收集資料。在他看來,緬甸人講述的“鬧鬼”故事,“是將士的哭泣和呼喚,他們想家,他們想回家”。

  艱難的遺骨保護和找尋

  在幾經波折的尋找中,一個殘酷的現實讓戈叔亞等人內心寒冷:除了在緬甸果敢有一座沒有被破壞的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外,在緬甸的中國陣亡將士公墓和紀念碑全都被徹底搗毀。

  當地華僑說,上世紀50年代,人民解放軍進入云南后,國民黨殘部退入緬甸,緬甸政府派出萬人部隊試圖剿滅他們,結果被打得大敗,這些孤軍成為緬甸政府的心腹大患,最后緬甸人將在緬甸各地的遠征軍墓地搗毀來撒氣。

  每次說到親眼看到緬甸人搗毀中國軍人墓地的情景,華僑艾元昌都泣不成聲:許多人用鋤頭鐵鍬瘋狂地砸碎石碑,把遺骨挖出來亂扔……

  找尋活動一波三折。

  最先,“忠魂歸國”籌備組以中國遠征軍陣亡人員家屬的名義,向緬甸當局提交了希望接回烈士遺骨的申請書,但申請書遲遲沒有得到批準。緬甸華人華僑提出,讓他們和緬甸地方政府協商,由他們來尋找遺骨并送回國內。

  重修墓地、讓遺骨到祖國安葬,是遺留在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和華人華僑的夙愿。為此,他們從沒有停止與當地政府的抗爭和請愿。

  在墓地被破壞的時候,緬甸八莫的華人華僑連夜在被破壞的墓地上尋找遺骨并重新找到一塊土地安葬,但后來新墓地又遭到了破壞。

  老兵李月榮在西保墓地被破壞前,把墓志銘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珍藏至今,成為判定烈士人數的唯一文字憑證。

  華僑老人楊伯方耗盡畢生的精力和家產,才在第200師浴血戰斗的同古城修建了一個小小的紀念碑,并終日守護。

  有人冒著坐牢的危險,保存和記錄遠征軍作戰的資料;有人以供奉祖宗牌位為掩護,偷偷在家供奉遠征軍的靈位。

  為了不讓當地政府生疑,緬甸的華人華僑讓籌備組成員回國,由他們在密支那、八莫和西保的墓地遺址上挖掘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遺骸。

  “盡管遺骨破碎風化得厲害,但是每隔一米,就能挖掘到一堆遺骨。”密支那華僑鄧次標在電話里告訴戈叔亞,他們在一所學校不遠的一戶克欽人家周圍,挖掘出了大量的遺骨。

  西保的僑領楊先生也告訴戈叔亞,地方政府派人到現場來監視觀看挖掘,但其實他們對遺骨沒并有興趣,他們只關心是否有“金銀財寶”。

  為便于運送,人們將在密支那尋取到的19具遺骨火化后裝入19個骨灰罐中,還用一個罐子裝了取自八莫的一個中國軍人墓地的壙兆土。

  2011年9月13日,在緬甸華僑車輛的護送下,20個骨灰罐分別從云南瑞麗市的畹町口岸和騰沖縣的猴橋口岸回國。68年前,這些將士正是從這里離開祖國,入緬作戰,從此長眠在異國他鄉的。

  群眾含淚相迎,人們按照當地民間風俗舉行起靈、迎靈、護靈等一系列莊嚴神圣的祭奠儀式,來自大陸和臺灣的佛教大師也帶領各地僧侶為英魂超度祈福。20個骨灰罐被緩緩葬入騰沖縣國殤墓園“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公墓”內。

  讓更多的忠魂結束在異國叢林的漂泊

  在緬甸,每一次望著靜靜流淌的伊洛瓦底江,想起野人山,想起70年前的那場戰爭,戈叔亞和“忠魂歸國”組委會的工作人員都會悲從中來。2011年的首屆“忠魂歸國”公益活動只是讓一部分將士的遺骸先行回家,只有讓千千萬萬遠征軍將士的忠魂回家,才能告慰那些在異國他鄉漂泊了70年的10萬英靈。

  那次活動后,戈叔亞等人堅持不懈地尋找著墓地。

  2011年的一天,緬甸南坎有名望的華人趙其昇先生帶著戈叔亞,來到南坎老城區南郊的一處山丘上的寺廟,他指著寺廟后的一片樹林說,這是1945年修建的遠征軍的墓地,埋葬的死難官兵有數百人。除了在南坎作戰犧牲的官兵外,還有南坎周邊數十公里分散的遠征軍零散的墓地也遷移到了這里。

  寺廟周邊的老人證實了這一說法,一部分80歲左右的老人甚至參加過墓地的修建。他們說,當年中國軍人在墓地上還建立了巨大的紀念碑、大門、柵欄和過道,每一個墓都是用當地的磚頭搭建的,前面有木牌寫著漢字,由幾個被稱為老張、老王、老唐的傷兵看守。中國部隊回國以后,這些老兵仍然居住在墓地附近,并在當地結婚生子。村里的牲口常常來到墓地吃草,老兵因為驅趕甚至開槍射殺牲口而與當地人產生了矛盾,后來矛盾激化,有一個老兵被殺,其他老兵和家眷逃走,墓地無人看管了,慢慢就被人破壞侵占,最后消失了。后來,當地人在這片土地上建了一個寺廟。

  寺廟的大和尚聽說中國人希望接回埋葬在這里的中國軍人遺骨,表示愿意協助,但條件是“資助他們修建寺廟”。

  在深圳越眾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資助下,雙方達成協議。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師南坎墓地的425位陣亡將士的部分遺骸,按照民間習俗火化后裝入11個骨灰罐。今年5月18日,骨灰罐移交給云南“忠魂歸國”組委會。

  隨后,組委會又尋取了210位陣亡將士的部分遺骸——這是1944年12月緬甸八莫戰役結束后,安葬在緬甸史迪威公路第373英里處原中國遠征軍(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墓地遺址中的遺骸,火化后裝入11個骨灰罐。

  同時,在破壞嚴重的、埋葬著中國遠征軍(駐印軍)新編第一軍的臘戌墓地和芒友墓地,當地華僑華人將墓地的壙兆土,分別裝入兩個骨灰罐。

  今天,22個骨灰罐共同安葬在騰沖國殤墓園,長眠異域的忠魂遺骸終于歸葬在祖國的青山綠水間。

  今年,也正是滇西抗戰勝利、中國遠征軍光復騰沖70周年。

  盛殮英魂,完成陣亡將士最大的遺愿

  10年前,國民黨將軍孫立人的養子揭鈞參觀完騰沖的國殤墓園后,突然坐在地上痛哭起來。他沒想到,大陸竟然有這樣一個保存完好的遠征軍陣亡將士的墓地。

  他說,在臺灣的孫立人將軍知道八莫中國遠征軍墓地被毀后,坐臥不安,常常在夜晚用手捶打床沿。此后,每到清明節,將軍都要到后山去給那些將士燒紙燒錢,稱他們是“孤魂野鬼”。將軍臨死時,囑咐后人要重新修復墓園,并說:“如果在臺灣不行,那就到大陸去修復!”

  在過去從不討論中國遠征軍的年代,云南騰沖的國殤墓園成為一個憑吊滇西抗戰歷史的陵園,正是這個墓園,保存了許多歷史的記憶。

  修建于1944年的國殤墓園,9000多塊小小的墓碑整齊地豎立在草叢中,一等兵二等兵上尉中尉少尉……按軍銜高低,從山頂向山腳輻射排開,宛如一支整裝待發的軍隊,非常壯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云南省和騰沖縣多次修復完善國殤墓園。1996年11月,國務院將騰沖國殤墓園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園的大門口,是一面巨大的中國遠征軍名錄墻,上面鐫刻著103141位遠征軍將士的名字——他們是騰沖縣委宣傳部用5年時間,從南京、成都、昆明、保山、德宏等地的20多家檔案館7308個卷宗里抄錄下來的。

  在云南,人們很難不與滇西抗戰這段歷史相遇。一棟建筑、一個博物館、一張老照片或者一個逝去的老人,都會勾起對那段歷史的回憶。

  在中國,也許沒有哪個城市像保山市和騰沖縣這樣,從百姓到高官,都把遠征軍老兵看成自己的親人。從民間到政府,尋訪老兵,尋訪和這段歷史有關的一切,就是當地的一件大事。企業慷慨解囊,民政、統戰部門傾注大量心血收集老兵名單,和最基層的村官一起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尋找幫助老兵。

  在國殤墓園的旁邊,有一個令人震撼的滇西抗戰紀念館,館內的兩萬多件藏品,全是騰沖人段生馗用30多年時間,從印度、緬甸和騰沖尋訪購買得來。為收集這些文物,他不斷貸款籌措資金,曾一度家徒四壁,靠妻子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

  在段生馗的收藏中,有一些較為敏感的文物。這些文物在歷經包括“文革”在內的多次劫難之后,被民間保存下來,實屬奇跡。段生馗說:“它們凝聚著當地人對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感情。”

  為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舉行公祭活動,讓“忠魂歸國”,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云南省委統戰部部長黃毅。

  黃毅的家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在抗戰時期是淪陷區,從這里到省城昆明唯一的一條公路就是滇緬公路。戰爭結束很多年后,德宏很多地方仍然能感受到那段歷史的存在。

  “那時候,我的家鄉甚至整個滇西都像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在這種環境成長的人自然會對那段歷史有著特殊的記憶。”黃毅說,“我的滇西抗戰史的啟蒙就是在這里完成的,我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是從民間、從親歷者的口述中開始的。”

  帶著這一無法釋懷的感情,2004年,在保山擔任市委書記的黃毅,組織了一次中印公路的全程考察。他們所走的路線,就是當年中國遠征軍撤退和中國駐印軍反攻的路線。雖然已經過去了60多年,但沿途仍然能看見被遺棄的油罐和被炸毀的戰車。這些戰爭的痕跡深深震撼著考察隊所有的人。在野人山,他們用帶去的酒祭奠了那些沉睡在叢林里的亡魂。

  此次考察,黃毅萌生了讓忠魂歸國的想法。更讓他深受刺激的是,在密支那伊洛瓦底江邊,他看到日本人為二戰時期在緬北陣亡的日軍修建的“招魂碑”,在密支那市區的道路上,隨處可見陣亡日軍的“慰靈墓”。在緬甸首都仰光郊區,有一座氣勢宏偉,面積巨大的英國陣亡將士公墓。那里有6374座墓穴,墻壁上鐫刻著27000多名陣亡的英軍士兵的名字,其中相當部分是印度、非洲、緬甸籍軍人。墓地有專人看守,管理得井井有條。

  “中國遠征軍的墓地,要么被破壞,要么年久失修,一片荒蕪。”黃毅說,“此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以什么樣的方式紀念這些60多年前為國殉難、至今仍長眠在緬北叢林的中國遠征軍士兵,如果不做點什么,我們將無顏面對這些英魂。”

  隨后,一份將遠征軍遺骸遷回國內安葬的提案放到了黃毅的桌上,這個提案得到了所有關注這段歷史的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贊同。“這是對遠征軍英烈最好的尊重。”黃毅說。

  在云南省政協委員張珺等人的呼吁下,云南華商公益基金會就此成立,理事迅速擴大到30多家單位,2011年和今年兩次“忠魂歸國”公益活動分別籌措到資金300多萬元。同時,云南省佛教協會專門組織了超度法會,云南省、臺灣地區及緬甸宗教人士紛紛參與。

  未來兩年內,云南華商公益基金會將在緬甸密支那、八莫、芒友、臘戌、南坎、曼德勒六地修建紀念塔,紀念那些帶著尊嚴或屈辱離開的將士。

  在緬甸曼德勒生活的老兵王榮森曾傷感地說:“幾十年來,很少有老兵能踏上回家的路。也許,人們遺忘了老兵,一些老兵也遺忘了戰爭?;丶?,是老兵們至死都不會忘記的夢。”

  “老兵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遺忘。我們做這件事,就是要告訴老兵,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祖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會一起努力,共同完成老兵和陣亡將士最大的遺愿——回家,讓忠魂回到故土安息。”黃毅說。

  本報云南騰沖6月12日電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中國 遠征軍 墓地 緬甸 老兵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图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日韩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aⅴ日韩欧美国产 | 亚洲аv天堂网最新版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