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畫家何海霞的藝術及市場

2014年05月05日 10:12 | 作者:呂友者 | 來源:《東方收藏》雜志
分享到: 

  呂友者 / 文

 

  提起當代青綠的山水畫大家,何海霞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是當代山水畫大師,又是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在金碧青綠山水畫領域的成就,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的第一人非何海霞莫屬”。何海霞對當今山水畫壇有著重要的影響,其畫風自成一家,后學者眾多。而在藝術拍賣市場上,其作品一直穩中向上,市場頗為看好,具有較強的升值潛力。

 

  藝術經歷

 

  何海霞(1908—1998)初名何福海,字登瀛。出生于北京一個貧寒的滿族家庭。由于母親無女,在14歲時被改名海霞。幼年時就深受父親影響,研習書法。15歲在琉璃廠拜韓儀典為師,得韓氏嚴謹筆法,遍臨宋元明清諸大師作品。至16歲左右,何海霞即以出色的繪畫才能而譽滿京城。作品多次展出。在上世紀30年代初中國畫學研究會第九次展覽中,其創作的《餉鳥圖》以清新淡雅的畫面,平實簡遠而又趣味橫生,深得大眾的好評。

 

  這引起了當時畫壇巨匠張大千的注意。1935年張大千在北京開畫展時,在佩文齋裱畫店里看到何海霞的畫作時,非常贊賞。而何海霞也早已對張大千的藝術欽佩不已。之后經張佩卿先生介紹,岳父葉春山先生拿出一百元銀洋贊助,在北平的春華樓舉行了正式拜師會。數日后張大千以一百元銀洋回贈,從此何海霞成為了大風堂弟子。從游14年,深受器愛。其間飽覽古代真跡,遍游名山大川。他采取多看多悟的方式,將名畫和名山消化于胸,藝術技藝進展迅猛。可以說投師張大千是何海霞人生藝術道路中的轉折點。

 

  跟隨張大千使何海霞在文人畫方面得到很大的啟示,并開始在詩詞鈐章和題跋方面得到了極大提升。還多次和其他書畫名家舉辦聯展。其中《山中一夜雨》入選1936 年全國第二屆美展,并在《藝林通訊》上發表;之后又和齊白石、張大千、于非闇在東北舉辦四人畫展,在畫壇嶄露頭角,從此走上職業畫家道路。這些人還以畫作用來做慈善。1936 年 12月,河北大旱,何海霞和張大千、于非闇等作賑災義賣,何海霞捐出五幅作品。此外,他們也曾一起吟詩作畫,如張大千曾作孔明像,何海霞補景,溥儒書出師表題字,一時傳為合璧佳話。

 

  1949年,何海霞遷居重慶。1951年又遷居西安,與趙望云、石魯交往甚篤,被稱之為“陜西三杰”,同時亦創立了“長安畫派”。因此何海霞是屢經遷徙而晚年大成的特殊人物,難怪黃永玉稱其為“鬼手何海霞”。

 

  從此進入西安美協,這應該說是何海霞藝術經歷中的又一大轉折。解放初期張大千赴印度開畫展,由于時局的變化因而留居海外。何海霞決定自四川返京,途中滯留西安,暫在西安衛生宣傳教館從事宣教工作。1956 年趙望云、石魯組建西安美協,何海霞被調入成為國家專業畫家,在此期間他從趙望云那里學到中國畫寫生的源泉,從石魯那里學到革命的浪漫主義和藝術的夸張主義。

 

  至上世紀60年代,何海霞與趙望云、石魯等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成為時代的呼聲。他們外出寫生并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如趙望云的《幽谷新村》、《風雨歸牧》;石魯的《秋收》、《南泥灣途中》;何海霞的《春在田間》、《山中月色》等。大自然給畫家以滋養,使其作品充滿了強烈的時代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由于他們的畫作個人風格和地域特色突出,極具創新精神,使國內畫壇為之轟動。從此形成了一個新穎的藝術流派——長安畫派。

 

  何海霞的作品題材廣泛。“文革”結束后北京許多大飯店都邀請何海霞前去創作巨幅作品用以收藏或懸掛,何海霞曾給人民大會堂、京西賓館等不少賓館創作了巨幅作品。后來,何海霞進入新成立的中國畫研究院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何海霞創作了金碧山水系列。

 

編輯:付裕

1 2

關鍵詞:何海霞 作品 藝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 欧美亚洲日韩一区字幕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成年片在线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ⅴs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