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別讓“經典老藥”“一藥難求”
制定常用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控制藥價
“此次出臺《意見》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糾正常用低價藥品的價格扭曲。”鄭宏表示。
那么,如何建立一種更加能夠反應市場供求的定價機制?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醫藥價格處處長宋大才介紹,目前政府對定價范圍內的藥品制定了最高零售價格,企業根據市場的競爭情況,只要不超過最高零售價格銷售就可以。
他說,這次改革采用了制定常用低價藥品日均費用標準來控制藥價,取消了通過最高藥品零售價控制藥價的措施,允許生產經營者在日均費用標準內,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或調整零售價格。對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試點國家定點生產、統一定價。
何謂日均費用控制?宋大才解釋,無論患者是在零售藥店買藥還是在醫院開藥,假定服用某種片劑1天3次、1次2片,1天就是6片,零售價格1片是0.2元,6片就是1.2元。那么,針對此藥的日均費用標準如果控制在3元以內,該藥的日均費用1.2元就符合標準。
談到一些人對“低價藥品等同于短缺藥品”的誤解,宋大才解釋,兩者還不能完全畫等號。低價藥品是指價格相對低廉的,剛才舉例說日均費用1.2元的,只要日均費用在控制標準以內的都可以稱作低價藥品,都實行這種取消最高零售限價管理的方式。
那么,取消了最高零售價限制是否會引起藥價上漲?宋大才樂觀地表示,目前絕大部分低價藥品還是多家生產,換句話說,對競爭充分的品種,如果企業的質量沒有明顯的提升,沒有一個好的品牌效應,想漲價是很難的。
啟動短缺藥品招標定點生產
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沒有很大的規模,醫院又不能缺,很多醫院,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常陷入這種藥困境。
2010年11月19日,國辦印發《關于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對上述情況要運用政府定點的辦法來進行供應。
鄭宏介紹,在反復遴選的基礎上,目前確定了將氨苯砜、去乙酰毛花苷、麥角新堿、甲巰咪唑等7個品種作為第一批定點生產試點品種。目前,甲巰咪唑生產、采購、配送、價格和結算工作已基本規范,滿足了全國市場需求。其他品種定點生產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計劃今年6月底前啟動短缺藥品招標定點生產工作。
在加大政策扶持方面,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品化妝品監管司生產部副處長崔浩表示,積極引導常用低價藥品生產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供應保障能力。加快通過新版GMP認證,優先審評批準數量不足的臨床急需的仿制藥注冊申請。
此外,鄭宏介紹,讓“經典老藥”重煥生命力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例如要加快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調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動節約成本、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開展短缺藥品動態監測,完善短缺藥品預警機制,等等。
(光明日報北京4月15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藥品 低價 生產 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