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造假村”蛻變記
造假村變身文明村
村干部躬身贏信任,全村捐款30多萬元
汶川地震發生后,堤口村的大喇叭一吆喝,村民踴躍捐款15.8萬元。青海玉樹發生地震時,堤口村再捐17萬余元。
是什么讓昔日“造假村”變成愛心村?
上任之初,新村兩委籌集270多萬元,準備打通并硬化村內中心街。可是這要拆掉38戶村民的房子,村民們說啥也不同意。村支書楊懷忠一聲吼:“先拆俺家的!”帶頭拆了自家本不用拆的5間大瓦房。這下子,沒有一戶再阻撓。
“房子扒得好,扒掉了村兩委和俺們之間‘不信任之墻’。”村民楊岱義說。村子的變化,讓村民們覺得村兩委靠得住、信得過。2011年清網行動,堤口村被追逃的人數累計100多人次,在村干部勸說下,當年全部主動自首歸案,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保持零發案已有兩年。“治安案件零發案確實不容易,哪個村還沒點鄰里糾紛、鬧個矛盾呢!”濟陽縣公安局副局長徐家武說。
是什么導致村子的變化?針對村民整體思想文化素質不高的問題,村里加強了思想教育,建立民族法制一條街,進行普法宣傳;村兩委還專門設立不文明、不道德村民曝光臺;重視教育,設立獎金,自2008年以來村里出了20多個大學生,共發放獎金5萬多元。
干部有擔當,不僅僅體現在干部的那股精氣神上,更要把這股精氣神和群眾的致富訴求凝聚起來。正是干群的合力,造就了堤口村從造假村向愛心村的轉變。
一年之計在于春。村兩委著手組織人手擴建村里的養牛場。“看著鄉親們搞養殖的熱乎勁兒,等養牛場建好了,再建幾個養羊場,搞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楊懷忠說,再上套集屠宰、冷藏、包裝于一體的肉食品加工生產線,村民收入預計會再上個臺階。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造假 蛻變 信任 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