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環保產業迎發展新契機
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決定中明確了“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總體方向,重在理順環保產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問題,2014年環保產業的相關政策將會相繼出臺,這將給整個環保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上周北京再度遭遇連續的嚴重霧霾天氣,再一次催熱了環保相關的話題。
在3月26日舉行的第七屆環境產業大會上,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胥樹凡透露,國務院近期將發布《關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有多項關于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內容。
而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在此次大會上也透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最快將于五六月份上報,其核心是關注工業廢水處理,提出至2017年前消滅劣V類水目標,比原定目標提前3年。
事實上,環保相關的產業政策已經出現不斷加碼的趨勢。
此前兩天,24日,財政部發布消息稱,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25日,工信部發布了《2014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2014年環保政策將重在頂層設計,今年將會有多項環保政策出臺。”參會的一位地方環保廳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決定中明確了“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總體方向,重在理順環保產業發展中的體制機制問題,2014年環保產業的相關政策將會相繼出臺,這將給整個環保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環保產業迎來政策東風
自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出臺以來,環保行業就沒有進一步的重磅政策刺激。
進入2014年以來,環保產業政策力度不斷加大。
在財政部發布“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和工信部發布《2014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之前,最近出臺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中就提到,新型城鎮化的主要指標是到2020年,城鎮公共供水普及率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50%。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指出,環保板塊此前一直處于業績、政策的真空期。日前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出臺為公用事業及節能環保創造了更多投資需求。“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1300萬人將進入城市,從而對節能環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公共供水、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燃氣供給等方面的需求會進一步提高;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等節能方面的投資將繼續加大,在建筑規劃上也將更偏向于節能建筑建材,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也更傾向于節能產品。”
“環境問題已成為中國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的政績直接關聯到政府主要官員的仕途命運,財政的投入會大幅增加,或將遠超‘十二五’規劃。”在本次大會上,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王世汶表示,目前,中國環境產業尚處于產業發展的前中期,整體規模增長將處于加速期,并會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但是,在他看來,我國整個環保產業還面臨著一些難題:目前我國環境產業部門領域存量不小,但整體效果較差。部分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環境管控支撐體系尚不健全,設施運營體系能力與需求差距很大,設施能力發揮不足。環境咨詢服務尚處于稚嫩期,環境管理與現狀不匹配。
“盡管從中央到地方對環保高度重視,但產業整體的技術進步、研發沒有形成體系和實際的投入。中央和地方都缺乏頂層設計,運動式治理現象依然嚴重。”王世汶說,此外,管理和投入如何形成有效的合力尚缺頂層設計。如何平衡地方的保增長與抓環保,對工業污染的監督能否真實到位,缺乏系統性的考量。
基于以上的分析,他認為,目前我國環境管理的政策措施和組織體系正醞釀重大調整,環境管理目標將由總量控制向總量+質量控制過渡,應急性改善將成為未來幾年區域努力的核心目標,環境信息公開和強化監督處罰成為環境管理的亮點。
產業迎來結構重構與升級契機
在王世汶看來,未來環保領域的財政投入會大幅增加,“如果把已經出臺的各種規劃加起來,規劃中的投入可能已經超過5萬億元。”
因此,他認為,環保產業會在相當長時期保持5%~20%的高速增長,部分領域更會快馬加鞭,“十三五”期間可能還會持續。
但同時,王世汶也表示,目前整個環保行業還存在一些困難,“財政投入增加的預估很大,但資金來源尚不明晰,這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錢從哪里來、有什么樣的回報機制等等,一直有待回答。”
近日發布的《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4)》(下稱《報告》)顯示,進入“十二五”以后,過于依賴財政投入推進節能減排的傳統融資缺點日益顯現,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效應顯著減弱,難以有效地帶動社會資金投入。
《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在能效領域的投資約為4162億元。其中,企業自籌資金占總融資額接近一半,財政資金占比超過3成,其余渠道資金僅占20%。節能減排項目中,更多是企業依靠自籌資金和政府補貼操作,而通過貸款等市場化融資依然較少。
另一方面,從環保企業自身來看,王世汶認為,目前大企業對技術的擁有和儲備不足,以生存和效益為目標的低成本戰略導致實際效果欠佳;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沒有普遍成為發展的核心要素;企業輕質量重營銷的思維普遍根深蒂固;企業家的整體職業素質依然偏低,缺乏知識復合度,企業提供區域性環境綜合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尚不夠。
對王世汶的判斷,上述地方環保廳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但產業資本正在向環保領域聚集,隨著環保立法和制度建設的提速,未來環保產業的升級速度將加快,并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
有業內人士表示,財政部正在進行轉移支付和PPP(公私合營)模式的研究,預計今年10月將出臺相關政策,這項政策或將與《清潔水行動計劃》配合出臺。而該類轉移支付及商業模式的出臺,能夠為污水處理類的市政工程提供更為便捷的資金支持,進而進一步提高相關業務的開展力度。
對此,清華大學環境系環境管理研究所所長常杪表示,通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經濟收益方式的改變將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和服務模式,第三方服務或環境服務外包將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也表示,在完善特許經營制度方面,環境商會正在呼吁推動PPP(公私合營)模式在環保領域的應用。
“在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發展PPP模式已經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駱建華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環保 產業 保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