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院長們為何對醫生多點執業申請說了“不”
“中國的醫療衛生資源分布很不均衡,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可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還能讓醫生的價值最大化,絕對是個好事。可目前如果我們醫院有哪個醫生向我提申請,我不會批準。”全國兩會期間,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史大卓委員在談到醫生多點執業時說。
持類似觀點的不止史大卓一個,醫藥衛生界鄭靜晨、王建業、林紹彬三位身為公立醫院院長的政協委員同樣表示,醫生多點執業是一個發展方向,但從現實來看,只要醫生還是“單位人”身份,多點執業推廣就有相當難度。
從2009年的新醫改方案提出“研究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推進醫師多點執業”。時間已過5年,如何讓這項措施“叫好又叫座”,盡快惠及百姓呢?醫衛界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醫生想出去醫院不情愿
“不是我想拒絕醫生多點執業,只是現在實行起來確實存在很多障礙。”史大卓坦言,對于醫生多點執業,醫院并沒有明文禁止,大家就是心照不宣。
大醫院的醫生全國各地“走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可為什么這種“走穴”不能公開化和合法化?史大卓表示,多點執業不同于偶爾出去會診、“飛刀”,而是定期到其他醫療機構出診,這就涉及到“權、責、利”等多方面的問題。目前三甲醫院的醫生都在超負荷工作,再去多點執業,身體健康和工作質量很難保證。“更何況,各個醫院都存在競爭,你到另一家醫院坐診,帶走了患者,勢必會影響所在醫院的效益。”
“你到另一家醫院執業,去多長時間?一個月當中的一周,還是一周當中的幾天?這些問題都需要協調。”武警總醫院院長鄭靜晨委員表示,作為院長,他必須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多點執業的醫生基本上都是醫院的專家、骨干力量,他們不僅要給患者看病,還要搞科研、帶團隊,這些都要納入考核,你不在單位認真工作,能完成任務嗎?”
史大卓還表示,從整體來看,目前醫生多點執業的土壤還不夠豐厚。因為作為一個優秀醫生,收入只是他考慮的一個方面,更多的還有其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及行業和社會的認可度。顯然,在這些方面,非公立醫院難以提供。
“單位人”身份不變多點執業難落地
北京醫院副院長王建業委員坦言,目前醫生多點執業最大的阻力就是中國的醫生屬于“單位人”而非“社會人”。
王建業介紹,國外的醫生是社會人,就像律師一樣,是自由職業者,他可以在幾家醫院工作,但這幾家醫院都不用養著他,看一個病人、做一臺手術,就給他一份報酬。人家也不涉及社會保險問題,因為保險是全國聯網的。而我們的醫生都隸屬于醫院,醫院培養了你,給你上保險、發工資獎金和其他福利,你理所應當全心全意地為醫院工作。
“這種關系就像一根繩始終在牽著你,不可能讓你到處‘飛’。”史大卓強調,除非打破這種隸屬關系,讓醫生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否則多點執業真正落地比較難。
醫生多點執業需要法律支持
福州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林紹彬委員表示,目前多點執業在法律上也不支持。《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及保健業務。”也就是說,醫生必須定點執業。這在法律上就限制了醫生多點執業。
“醫生多點執業不能只在口頭上呼吁,還要通過法律明確多點執業醫生的責、權、利,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林紹彬建議盡快修訂《執業醫師法》;如果不能立即修訂法律,至少應由國務院出臺一個條例,讓醫生多點執業名正言順。
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時,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將放寬對人才有序流動的限制。她還表示,促進醫生多點執業的意見已在公開征求意見,會很快出臺。
“我們都在期待,期待著醫生多點執業真正落地,惠及更多百姓。”林紹彬說。
多點執業出了事故誰負責
“醫生定期出去坐診,一旦來了危重病人沒人搶救,出了事故誰負責?”鄭靜晨強調,醫生不是一個簡單的“手術匠”,何況手術只是治療的一部分。你的病人剛手術完誰來看護查房?出現并發癥怎么辦?這些問題必須要面對。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副所長孫建方委員擔心的是醫生多點執業可能帶來的責任風險。按照原國家衛生部的規定,受邀出診的醫生如果在邀請醫院出現醫療事故,應由邀請醫院負責,但外出會診和多點執業是不同的,特別是目前醫生仍打著“單位人”的標簽,一旦出現醫療事故,責任如何認定?是否會對醫生所在醫院造成影響?這些都需要考慮。
孫建方建議,首先出臺醫師多點執業的風險處理辦法,厘清不同聘用機構的責任分割問題。此外,建立“第二、第三執業點對第一執業點的合理補償機制”,基于合理補償配套政策上的多點執業,可能執行起來能更順利一些。
“再有就是資質問題。是所有醫生都可以多點執業,還是中級或副高以上的醫生才可以,這些都沒有統一的規定。”王建業建議,盡快出臺醫生多點執業細則。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執業 醫生 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