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臺灣反服貿學生今退場 服貿問題后續處理有待觀察
事件背后原因多樣復雜 折射焦慮感與政治操作痕跡
反服貿事件發生后,引發輿論關注。背后的原因何在?
中國新聞周刊刊文認為,本次反服貿有三層面訴求:聲稱臺灣利益“會受損”;聲稱“黑箱操作”;只是借此反對馬英九當局,彰顯“反對者”立場。
加拿大星島日報刊文說,臺灣近年經濟低迷,當局團隊被認為行政不彰,“立法院”又長期陷于空轉而備受詬病。一些政治人物為黨派或個人利益纏斗不休,民眾苦捱收入倒退、物價飆升、工作機會減少的日子。
美國僑報分析說,一邊是商業人士急切希望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全球浪潮,以提振岌岌可危的經濟;另一邊則是充滿焦慮感大學生,他們擔心服貿協議成為最后一根稻草,壓垮本就危如累卵的就業。
分析稱,這些年來,面對大陸一直困擾在焦灼感等心態中,臺灣人是不是為政治付出太多代價?一些反服貿學生沒有仔細看過服貿協議,大都是在網上看“懶人包”(類似“一分鐘讓你看懂XX”)。網絡瘋傳“懶人包”內容謬誤百出。
分析指,一些臺灣民眾強烈“恐中”情緒可窺一斑。服貿恰是促進兩岸經濟統合的協議。這場運動利用了“恐中”這種心態。
與此同時,外界也注意到民進黨政治操作的痕跡。臺媒刊文稱,民進黨鼓動學生站在第一線,讓他們以非民主、非理性方式去踐踏立法機構尊嚴,去傷害執法人員。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民進黨人既想轉型,改變“逢中必反”及使用暴力的刻板印象,又想爭取“臺獨”基本教義派支持,欲把握機會重新在臺掌政,于是就打著反對黑箱作業打擊國民黨。
服貿爭議影響臺灣經濟民生 臺媒提醒勿全民皆輸
服貿協議若不過關,臺灣經濟民生將受到不利影響。這是臺灣島內外輿論對于服貿爭議影響的判斷。
臺灣旺報社評稱,服貿協議爭議拖延不決,進而演變成學生占據立法機構殿堂,已經重傷臺灣經濟元氣;再這樣折磨下去,全民皆輸是可預見的下場。
臺灣聯合報刊文指,包含服貿條款在內的經貿協商,都是開啟臺灣邁向世界經濟的通路,當局也已很盡責降低服貿協議對臺灣內部產業的沖擊。議事空轉與原地踏步,實非臺灣之福。
摩根士丹利證券等外資法人頻發警語。從短線看,美林證券預估,服貿協議今年若不通過,臺灣經濟成長率將由2.9%跌至2.5%;從中長線看,德意志證券示警,臺灣將面臨“產業、資金、人才”三大外流困境。
知名經濟學者林毅夫表示,作為一個臺灣人到大陸,看到那么多機會被別人拿去,內心很傷感。因為臺灣經濟發展速度是有可能比美國快,有可能超過日本。現在,臺灣經濟發展已輸給韓國,韓國就快要超過日本,這種機會為什么臺灣不掌握呢?
他說,“一切考慮必須從對臺灣經濟發展有利來考慮,如果沒有抓住臺灣經濟發展,我們談的一切都會成為泡影。不要再讓臺灣被邊緣化,自由貿易是一個國際趨勢;自外于世界貿易體系之外,臺灣所追求的很可能都會達不到。”
反服貿學生占據“立法院”讓其他議題延宕,例如弱勢家庭迫切需要的“長期照護服務法案”停擺。臺灣許多重大民生法案仍苦苦排隊待審查。臺當局盤點先前送進“立法院”的60個急迫性法案,多無具體進展。
服貿后續處理將經歷過程 外媒稱難阻兩岸更密切往來
國臺辦于上月記者會密集回應服貿爭議,表示不愿意看到兩岸經濟合作的進程被干擾,并解釋臺灣社會對于服貿的諸多看法屬于誤解,呼吁臺灣民眾認真傾聽事實,化解誤會。
對于后續如何處理,各方表示了立場。王金平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完成立法前,不進行黨團服貿協商;反服貿學生和民進黨持相近立場;國民黨和臺當局則主張,監督條例立法與服貿審查并行不悖。
目前,臺灣官方及民間分別提出7個版本兩岸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4月11日“立法院”議場開會,各版本條例草案將被交付相關委員會審查。
從目前形勢觀察,監督條例的出爐和服貿協議的過關,將經歷一個過程。監督條例各版本差異明顯,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方式耗時,臺灣朝野長期舊有分歧和斗爭未消失,民意的變動和介入......這些因素都將影響服貿問題的后續處理。
臺灣朝野已經計劃爭奪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主審權。藍營希望立法與審查并行;綠營則重申“先立法,再審查”的原則,揚言將阻撓到底、絕不妥協。
臺灣六大工商團體發表聯合聲明,呼吁臺灣朝野理性面對服貿協議審查,盡速恢復議事運作。臺灣知名人士如星云法師、郭臺銘等人也呼吁包容、法治、理性。
臺媒稱,就事論事,服貿協議早日生效對臺具有關鍵意義。服貿協議與未來貨品貿易協議,正是建立兩岸經貿基本規則的工具。文章呼吁民眾降低激情成分,回歸理性思考,一起替服貿協議及臺灣尋找生機。
對于長遠前景,外媒表示了樂觀。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稱,反服貿群體可能迫使“立法院”延后通過服貿協議,但不可能阻擋兩岸更密切的經貿往來,因為這已是大勢所趨。臺灣邁向與大陸更密切關系的腳步不會停止。(完)
編輯:付鵬
關鍵詞:臺灣 服貿 協議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