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14全國兩會>好聲音>綜合綜合
葉培建委員:大家都在享受航天的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在京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航天其實離老百姓并不遙遠,網上關于國家“不解決民生問題反而投錢去搞離老百姓十萬八千里的火星登陸”,這樣的論調并不公允。
“老百姓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非常理解,說明我們的普及工作沒有做好,”葉培建院士說,“第一,我們航天花的錢不多,中國的經濟實力要比印度強的多,我們航天方面花的錢占國民經濟的比例比印度還要小的多。”
“第二,大家都在享受航天的成果,不要說沒有關系,你打電話,沒有衛星行嗎?天氣預報,沒有衛星行嗎?汽車導航,沒有衛星行嗎?數碼相機人人在用吧?也是航天帶來的啊。尿不濕小孩用嗎?航天員最早用的啊。做股票做不做?股票交易要通過衛星啊。等等等等。大家都在享受航天的成果,這些并不是離你很遠。其實很近,幾乎和每一個人都有關系。現在沒有人沒用過航天成果,”他說。
最后他指出,“第三,確實,航天還有很多東西不是為今天用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既要解決當前的問題,也要看的更遠一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這個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必須解決當前的問題,也要考慮今后的發展。否則等到那一天,我們想要發展,晚了!”
說到前些日子他講到的關于中國登陸火星的遠景,他再次表示,現在中國具備去火星的技術條件,“從技術上沒有可以阻礙我們去的問題,但國家還沒計劃。如果國家有計劃,我們是可以加快實現對火星的探測的,”他說,“火星是最類地一顆星球,無論從科學意義,工程意義,還是從將來研究人類能不能在火星上居住的問題方面,至少在目前太陽系里來說,這都是一個最應該去探測的地外天體。”
據他介紹,中國的空間項目主要分三個大的部分,一個是應用衛星,一個是載人航天,一個就是深空探測,“我國在空間事業方面,主要戰場還是在應用衛星。我們在應用衛星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會有大幅提高,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其實我國的載人航天,也有很明確的計劃:我們要在近幾年發射天宮二號、長征七號火箭、貨運飛船,為2020年建成我們自己的空間站而努力。”
葉培建院士也是嫦娥五號的總指揮顧問、總設計師顧問。嫦娥五號是嫦娥工程的第三期工程, 計劃2017年左右到月球采樣,不過嫦娥五號月球返回的過程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葉院士表示他們正在研制它,解決遇到的困難,而今年,他們將發射一個嫦娥五號的實驗器。
除此之外,他透露說,他們還在為其他空間項目做技術性的準備,“為了將來的發展,我們也要做一些技術準備,”他說,“從科學家的愿望來說,從科學發展的規律來說,我們將來肯定要走得比月球更遠。去火星啊,去小行星啊,既有無人的,也要有有人的,這些都是要做的。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明確計劃,但作為航天工作者,應該做好這方面的準備。”
自中國發射神九、神十飛船以來,“太空競賽”已成為在西方媒體報道中頻繁出現的熱詞。對此,葉培建院士認為,“中國發展比較快,外國人認為這是競賽,我們認為不是。其實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情,美蘇在幾十年前都做過。我們今天做,也是利用了幾十年來技術發展的成果,做的比較晚,但起點比較高。”
“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一定要發展自己的航天事業。按照我們自己的發展路線,發展目標,根據我們自己的可能來做,這不存在競賽問題。”他說。(記者 張銳)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航天 成果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