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提案
25份提案,4到5次修改 王名委員的“提案經”
3月3日凌晨1點,王名委員在駐地關閉電腦,結束了對提案的修改,同時把一部分提案發在了自己的博客里。再過12個小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就要開幕了,而他在接下來的這兩天里,還要繼續修改提案,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件讓人很有干勁兒的事。
王名委員是社會公共管理研究的著名學者,近年來,他的一些提案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如乙肝病毒攜帶者歧視問題、人口政策調整等。今年情況如何?他告訴記者,一共準備了25份提案,但最后提交多少還要根據修改情況。這么多提案,能顧得過來,質量有保證么?似乎看出了記者心里的疑問,王名委員緊接著說:“你現在看到的提案已經是第五稿了。為了這些提案我工作了兩個多月,不光是我,還有我的研究團隊。從去年12月開始確定選題,然后每個人負責自己選題的資料收集,接下來進行集中討論,討論中有的選題顛覆性很強,甚至徹底重新思考。每一件提案出了初稿后,都要經過4到5次的修改。”
經過如此精雕細琢的提案都反映了哪些問題?在安全生產立法和執法過程中,應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的活力,努力探索安全生產體系的治理創新;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調配社會資源廣泛參與,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和社會力量參與的救助體系;推動公益創投,鼓勵在金融創新中探索成立公益銀行……王名委員的提案始終跟社會發展管理密切相關,這也源于他自己的“提案經”。“這是我當政協委員的第三個五年了,說實話,第一個五年是摸著石頭過河,真不知道怎么提,只能從專業的角度泛泛而談。逐漸我摸到了門路,就是要接地氣兒,密切關注社會,跟老百姓緊密聯系在一起。”王名委員說,通過提案,真切感受到政協這個平臺的“發聲“作用,能夠把委員的聲音與政策緊密對接,“這也讓我更覺責任之重,更加關注老百姓,反映他們的呼聲。”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提案 委員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