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委員會客廳·點京》節目。2018年北京市政協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等主題,在全體委員中開展了學習活動。我們的節目將邀請北京市各區縣政協主席和政協委員做客演播室,暢談學習成果,履職感悟與思考。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歡迎程委員做客我們節目,那先和我們的網友們打個招呼吧。
[程凱委員]
好,主持人好,網友們大家好,我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程凱,也是北京市一名政協委員。
[主持人]
程委員,您是推拿學院的教授,我覺得不僅是我,很多網友們對這個推拿也特別感興趣,那我們關注到您關注到青少年近視眼防治,那您能不能結合一下您的這個專業,結合一下您的調研,談一談對咱們現在咱們北京市的青少年的防治情況是怎樣的呢?
[程凱委員]
應該說我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教授,我的主研的工作有的科研教學臨床,所以在針灸的過程當中,我們治病,我們也治這個青少年的近視,因為針灸是治療青少年近視的一個很有效的一個手段,一個治療的方法。但是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們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聽到了或看到了一些數據。比如說這個我們北京市的青少年近視眼的小學的發病率逐年是一個遞增的情況,而且這個發病率高得有點嚇人,就在小學的階段,我們就有30%多的這個發病率了。那么可以預見到了中學到了大學,這個青少年眼睛近視眼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這一點來講,可能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做一個簡單的疾病來看,它實際上影響到我們這個青少年身心的健康,以及我們國家未來一些重要崗位的人員的篩選。 比如說飛行員對眼睛的視力要求特別高,而且還有一些比如對這個精密的一些處理的這個工作,都需要眼睛能保持正常的視力的范圍,那如果是這種高度近視或者哪怕是一般的近視,可能都會受到一些影響。所以我們從這個人才的培養和選拔的角度上,我們覺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應該特別專注關注于這個兒童的近視的發病這個問題,不然的話可能經過多少年以后,我們的這個孩子就可能被譽為叫戴眼鏡的異族人了,這樣的話會真的影響到我們的國際形象和人才的選拔。
[主持人]
那您看像我這樣的也是高度近視還有救嗎?
[程凱委員]
這個近視它發病有一個階段有一個特殊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小學的就是這個沒有成年之前,眼睛是一個軟的結構,它是隨著你的不良用眼習慣過度的就近的用眼,再加上家族的一些遺傳因素的影響,使得眼球過度的拉長變成了一個由原來的正式演變成了一個近視眼,就是眼軸比較長的這樣一個大眼球的結構,這樣就使得光線呢不能折射到你的視網膜上,有看不清楚東西就需要配戴眼鏡來矯正,所以你像有些工作戴眼鏡很不方便。 我們現在在這個軍隊就是入伍篩選的過程當中,很多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眼睛卻是視力受到影響,
[主持人]
那您了解這個情況之后都提了哪些建議呢,就是有哪些提案呢?
[程凱委員]
對,我們在了解到這個情況看到這組數據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做了一些調研的工作。就是我們看看在學校當中孩子是處于什么樣的一個狀態?然后呢在家庭當中孩子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比如說要去了解學校,要了解家長,那么我們看其實兒童在小學這個階段,個用眼的過程當中,學校是一個用眼的大戶,對吧?我們要多媒體教學,我們要這個孩子有課業負擔,但是家長給孩子的無形的壓力也很大,就是課外輔導班各種的補習班,所以兒童呢說實話,咱們在城市里面這個近距離用眼,就是我們說什么叫盡力近距離用眼五米以內,我們叫平行光線,五米以內就是折射光線了,那折射光線就需要我們的睫狀肌去收縮,然后晶狀體去調節才能夠折射光線到視網膜上。所以不管你只要看五米以內的物體的時候,你都是個疲勞的情況,越近越疲勞。那么現在咱們的孩子每天12個小時的這個生活時間,大多數時間其實都在近距離用眼,這個很少能做大量的長時間的戶外的活動。所以從這上來講,這個近視眼應該說是一個學校家庭,社會就多方面,有身體有心理,有社會環境,這樣一個綜合性的一個因素導致的問題,這是我們當時從醫學角度,從這個調研的角度,我們得到的一個結論。
我們在16年的時候,當時就提出了一個提案,這個提案就是關于北京市的小學,我們要在小學里面建立一個視覺發育健康檔案這么一項工作的一個提案。當時提這個提案的這個原因在于說我們做了一個初步的調研,就看到在我們的小學里面,每一個學期,其實我們的政府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有專門的專項的經費,有專門的人員去做了一些兒童的視力的篩查。我們其實就是發現他是每個學期都去查了一個視力表,查了一個近視的一個眼睛視力的一個情況。
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近視,它的發病就是他光看視力表是看不出來的。就是我們看到視力表低不一定他是近視。我們看到視力表正常不一定意味著他不會得近視。因為視力表它是一個主觀評測指標,什么叫主觀評測?就是我的心情好,我可能看地就好。我今天感冒了,我可能看地就不好,我今天那個比較累,你像咱們成年人正常的視力的情況下,我那個今天工作是比較累,時間比較長,我也覺得我這眼睛對我看東西有點模模糊糊,等我睡一覺休息休息就好了。 所以兒童的這種代償能力也很強,所以往往就說你看她視力是正常的,但是不見得他不近視。那你視力不正常,因為他發育有一個過程,他沒發育好的時候,她視力沒到正常范圍內,但是他確實是不近視。所以不能通過主觀評測來判斷。我們應該通過一個客觀的指標來判斷,這是我當時提的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是一個動態過程。就是我們想降低兒童視覺發育的就是近視的發病率,那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于是以近視的孩子還是沒近視的孩子,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關注那些沒近視的孩子,讓他去很好的保護,不讓它成為近視。 因為已經發病了,那是醫療的事情了。對吧?你在學校你要做的是一個保護性的工作,你單純通過一個視力表,很難去評估和判斷這個孩子未來他的近視的趨勢。所以我們建立就是說你哪怕做一個主觀評測也好,但你應該建立一個動態的曲線,去看到孩子眼睛發展的一個趨勢,來及時的去阻斷這個趨勢。這樣的話那個不近視的孩子才可能不發展成為或者不很快的發展。
第三個最為關鍵的一點,當時我提這個提案的時候,從站在一個醫學的科研工作者的角度上,我提了這樣一點。我說那個孩子的眼睛其實它是有一個發育過程的,我們誰也不是一一生下來就是一個近視眼,也當然這也有,這是屬于特殊性疾病了。 我們生下來的時候眼球都小,所以我們隨著生長發育,眼球才逐漸拉長到這個正是正常的二十三、二十四毫米這個眼軸。也就是說我們小學的時候,他應該是一個生理性的遠視,就是軸距短,到12歲的時候才變成正常的正視眼的結構。所以如果你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測一下這孩子,我們就能發現這孩子應該有150度的生理性遠視,我們叫做生理性遠視儲備。只要他有這個儲備值,他就肯定不會成為近視,至少不會現在成為近視。那么如果是我們這個通過我們的干預,通過我們的監測,發現這孩子愛這個生理性遠視,儲備值很快地減弱了,那說明孩子很快就會成為近視眼。這時候我們及時的去干預它,如果它還保持得很好很穩定,那你不用干預他,你看是不是周圍有些這樣的人,怎么看書,怎么用眼睛眼睛都是好的。這就是因為他那個生理性遠視很穩定。所以就是我們提出那概念,說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少投入,但是大產出的工作,我們應該是建立這么一個監測的體系,建立這么一個監測的檔案,通過醫學的數據化的管理,然后給我們的這個專家,給我們的學校,給我們的管理部門提供科學化的系統數據。 告訴你說,你看北京市比如說一百個孩子,適齡的那這一百個孩子當中30%,這30個已經近視了,那我們要對他進行治療,那么這是要到醫院當中,不管是配鏡還是后面怎么樣去把它防止進一步加重,但是這70個孩子當中有40個今年肯定不會成為近視,有30個可能在走向近視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集中精力對這30個孩子進行很好的維護干預,那么他就不會成為近視,或者很少的成為近視,那么近視的發病率新發率不就降低了嗎?這是一個有數據的有管理的有科學依據的這樣一個就是方法。當然,我想就是這樣的一個工作,我們當時提了提案之后呢,經過在提案的落實過程當中跟教委也好,跟這個其他的相關的主管部門也好,我們在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當中也發現,確實這樣的一件事情不是一個部門,不是一個就是委辦局能夠做好和做到的事情,那我們就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需要是家庭、社會、學校多方面共同來參與的事情。
[主持人]
您剛才說的,其實我聽著很多是側重于預防前期的,那假如您能不能聯系一下您的這個專業,比如說在治療上,這個針灸推拿是不是也可以發揮一些作用呢?
[程凱委員]
沒錯,其實我們近視的治療的原則叫做假防真真房中,就是假性近視。就是有近視趨勢的這些人視力有點下降,但是沒到眼軸拉長的那種真性近視的階段的時候,它的應該是防止它成為真性,一旦成為真性近視,嗯就沒辦法了,他就不能夠回來了,那么這時候真心近視,呢我們要防止它進一步加重。因為加重了以后到重度近視階段,眼底病的發病率會大大的提高。所以呢于是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呢,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干預方法,而現在目前來講這個干預方法其實很少的。我們的戴鏡只是個矯正的工具,他并不具備治療的意義。那么其他的呢,比較有效的干預手段,除了說我們視覺的一些鍛煉訓練之外,物理性干預就是我們對于身體當中對眼睛有幫助的一些經絡穴位的刺激,這個刺激,包括推拿,也包括針刺等等這樣的一些刺激方法,非藥物的這種刺激方法,其實都可以幫助在我們近視的早期或者魏晉時這個階段能起到甲方真真房中的作用,而這種投入就是其實是一種教育,我更把它干這種干預方法,我不把它當做一個治療行為來看,我把它當做一個教育過程來看。 就是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教育啊交交給這個家長,教給孩子,讓他具備這方面的知識,自我的就能夠維護。其實呢我在我的提案當中還提到了這么一個有一個觀點,我說中醫藥呢文化是一個中國的傳統優秀的文化,對吧?現在我們強調中醫藥進校園,讓我們的青少年兒童能夠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作為中中醫藥來講,它是中國文化的優秀的代表。那我能不能把這樣的優秀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寓教于樂,對吧?寓教于樂生活讓讓一些青少年小朋友也盡早的了解咱們中醫藥文化是嗎?對他通過這個文化的學習方法的使用,它受到了熏陶,他受益了,你想等他長大了以后對吧?你看我呢從小因為我父親就是研究治療這個病,那我從小也是被他做治療,早期我這個這個叫假性近視階段,是他把我治好了,哈然后呢,我的很多同學都是他當時給治好的,等到我的同學在有了孩子像我這個年齡之后,唉他的孩子主動地出現這個問題,主動的就找到我父親來做治療,那就說明什么?這是一個文化的一個熏陶,他已經自己受益了,他必然會傳給他的下一輩。所以我覺得這個中華民族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這種傳播傳揚繼承這個過程當中,其實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應該把我們既對青少年呃近視發病的這么一個情況的關注,對吧?這個問題當做一個社會的熱點問題來看,但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我們的中醫藥文化進入到兒童進入到校園當中的一項工作的一個點來看。
[主持人]
那您剛才也提到這個中醫藥文化了,那正好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就是現在咱們北京市中醫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全面發力,那現在呢北京市基層的中醫藥服務建設情況您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
[程凱委員]
這個話題有點大,因為我是專注做教學教育工作,當然我是一名醫生,針灸醫生也是做臨床的治療的工作,但是我也感受到作為一個基層醫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參與到北京市的基層醫療的這種培訓當中,所以我們也感受到在北京市它的中醫藥確實有獨特的特點。
第一個獨特特點就是說北京這個中藥的資源特別的豐富,就是你可以看到北京很多的大的醫院,中醫院就有很多,高校也有那么這樣的這種優質的中醫藥資源在,這其實它在全國是具備示范性的。就中醫藥的這個高地應該是在北京的,所以北京的中醫藥的這個不管做什么樣的工作,在全國來講,它都具備一個示范性。所以我覺得高度上我們首先要占有這個高度。
第二就是在中醫藥在北京市的服務,它也存在著不足。這個不足是什么?比如說我們的專家人才很多,但是我們的基層服務中醫藥人才卻不足,不管是數量的不足,還是它的質量的不足,就是說這個水平經驗能力啊這方面不足,那我們都需要進一步的去彌補。
第三就是北京市還有它獨特的特點。你看像這個就拿我的專業中醫針灸來講,中醫針灸在2010年的時候成為這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這時候針灸他等于相當于一張世界名片。咱們習近平總書記去訪問這個世界衛生組織的時候,送的就是針灸銅人,對吧?那就是我們中國的一種文化名片。所以我們在北京在做中醫藥的這種布局這種服務的過程當中,不僅說對全國有示范作用,不僅要解決我們北京市面臨的一些不足的問題,對吧?邊遠區縣和基層醫療當中人才不足的問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還得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化,優秀的這種醫療的技術來向世界來展示,它是一個國際名片,是一個文化名片。
所以從這上來講,我覺得北京市的中醫藥的工作確實是非常的重,任務很艱巨,而且這個高度角度、深度、維度,其實都是跟其他的地方是不同的。
[主持人]
那其實咱們現在北京也提到要建設健康北京,那您覺得這個中醫藥能不能也成為咱們健康北京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必須要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確實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你看咱們有一個例子,就是北京衛視有一個節目叫《養生堂》,我也是這個養生堂的這個專家,我也做了很多期節目,那么這個養生堂這個節目他其實做了一個很好的一種科普宣傳,讓北京的老百姓,甚至中國的老百姓,他學習到非常多的中國的中醫文化,中醫藥的文化和技術知識。 他對自己的身體的了解,甚至有的時候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我們經常形容說你們都快專科畢業了,你們都快本科畢業了,他都對自己身體有著充分的了解,這樣就是他在追求或選擇一個健康的方法或者保養身體的方案的時候,它自主的一種認識。我覺得這是我們整個這個社會群體民眾的它的素質健康素質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成果。當然伴隨著這樣的一個成果以后,我想中藥的使用就變得非常的廣泛而深入你看現在老百姓對自己的身體想維護一下的話,很多人會采用什么?比如說我用穴位刮刮痧,拔拔罐做做艾灸或者我吃點膏方對吧,就是吃點調理的中藥,泡點中藥茶,甚至中藥的香囊,懸掛在這個家里邊或者是車里邊等。這些中醫藥的應用都已經很生活化和普及化了。我覺得這一點上來講,中醫藥在整個健康北京的過程當中它的表現,我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
[主持人]
聽了您的這個講述啊,我還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您能把自己的專業和委員非常好的結合在一起。那現在咱們這個北京市政協在全體委員中開展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思想的主題活動,程委員您是連任兩屆的委員是嗎?那您覺得在這場學習活動中自己很深的一些感受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程凱委員]
我覺得每一次的學習,都能讓你能夠對自己的這個履職,對你自己所做的工作,包括本職工作能夠有一個更全面、更透徹更深入的一個理解和認識,這個就像我們自己做專業一樣,你要不斷的同樣的內容,不斷的學,慢慢的你就會更加的理解它了。
比如說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政協工作他提出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加強,一個是改進。我覺得加強的角度來講,我個人的理解,從我切身的感受來講,就是我一直在因為你剛才提到我是兩屆的政協委員,從開始第一次走入人民政協,然后開始履職之之初,那時候對政協的很多工作,從不清楚到清楚,從不熟悉到熟悉這個過程,那么這時候我我覺得我們的履職能力是在不斷的加強。
當你成為第二屆的政協委員的時候,其實你是有了經驗,那你這時候還要在技巧上還要在方向上更好地去加強。 所以我就特別強調,履職的能力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就是你的這種作為政協委員的責任感,你是不是能夠就是帶著公眾的這種眼光,能夠為大眾為社會的這種公平性,為社會的一些公益性的問題,能夠提出你自己的看法,、觀點意見甚至是建議和方案。那么這是你的一種責任感。我看到很多委員,包括就是我們上一屆以前、這一屆不在履職的委員,他們在提自己的提案當中,我都是認真的去學習,因為每年都讓我們去憑大家的提案,我會去學習,看到大家提的提案當中很多的社會問題都是我們關注的,但是我們有沒有去就是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你看到了你有沒有去調研?調研了你有沒有去思考了,你有沒有去形成一個方案,所以我們可能并不能關注到所有的地方,但如果你有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話,那你應該可以發現一些你能夠發現的社會的這種熱點的問題,并且把它形成你的提案,這是就是一個是責任感。
第二個就是在履職過程當中,如果你想提高這個很好的效果的話,那你要必須要加強自己的一個學習的能力。我們寫東西你整理一個東西,調研一個東西,這要需要什么?有溝通能力,有調研能力,有總結能力,有分析能力,就諸多能力最后匯聚在一起,你是一個老師,你是個醫生,你可能在有些方面你很專業,但是你在這些方面可能是一個不斷的要補充學習提高的這樣一個人。 所以我覺得作為政協委員來講,我們承擔了這樣一個社會責任,那我們就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然后讓自己在履職過程當中既有責任感,又有這種這種專業性,然后不斷的去找到方向。那么這是從加強的角度。
第二個我想從這個改進的角度,因為既然是改進,那么就是要在比原來的工作要做的更好。所以我想如果我們在提案的時候,每一個提案如果能夠提到點上去,提到能夠真的能解決的這個問題上去,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上我覺得我們應該去加強。
第一個方面就是說我們要去找準方向,就是我們現在黨和中央國家和政府關心的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說這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這個主要矛盾的這個下面,我們發現的這個問題是能夠對他產生怎樣的影響?那么這是我的方向性,如果你方向都不對,大家都是做這件事情,你也關注這個事情,對吧?那這時候就很容易就偏頗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在不斷的在學習和修正自己的這個過程當中要找準方向。
那么當你找準方向之后,那下一步如果你想去改進做得更好的話,就需要更加深入切合實際的這種調研的工作。 所以數據化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我在那個2017年的時候提了一個提案,這個提案是關注我們北京市在中小學兒童是不是有健康問題,但是健康問題在小學中學里面,學校里的健康是歸到校醫來管理的。但是校醫他們的數量有不足,質量需要提高,效益的生存狀態,職稱的晉升,繼續教育,如何解決這些諸多的問題,是需要進一步解這個研究解決的。所以當時我得到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做了一個工作,我運用了我們大學里邊的科研工作的思路,我就做了兩套問卷,一套是給這個學校的,一套是給校醫的。 然后我把兩套問卷通過跟北京市教委的合作,我發送到全北京市抽樣的一個學校里面去,我一共發了兩套問卷,都發了一千張以上,就是成功收回的一千份以上。然后我把這個數據做了一個分析,整理各種圖表,最后分析出來這些學校的校醫,他的存在的狀態是什么?我們怎么去解決這些困難或問題。所以你把這樣一個調研報告提給教委,提給相應的主管部門,那么他們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分析再去解決,我想他的這種提案的落實有效性質量就會比較高了。這其實給我們委員來講就提出了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就是希望我們在每一個提案當中都能夠發現問題,并且認真地分析這個問題,有數據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主持人]
這聽了您的這些心得體會也是受益匪淺。那其實習總書記也對每一位委員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希望每位委員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那您能不能再結合您的履職體會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程凱委員]
我覺得懂政協首先你得知道政協的定位,就是說我們在政協的這個過程中它不是一個權力機構,就像說我們要協商,就像他在發現問題當中,在我們整個政府的管理過程中,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要善用我們的眼光,善用我們的語言,善用我們的形式,然后來去向我們的主政的部門提出我們的合理化的這個建議,來發現并且協助他們去解決一些可能沒有被發現或者不好解決的一些問題,這是我覺得首先我們得自己做好定位。
其次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你剛才我也提到了,我們是需要有綜合性的能力的,那你說我得會寫上,我不能只在自己在這喊,我得去了解,調研,現在在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者困難,并且能夠通過我們的這種綜合能力,真正的把一個問題能落到實處去解決它。其實我后來我發現就是在我的履職過程當中,我覺得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比如說我們在求這個提案的數量,這可能在早期的時候確實是這樣,我發現這個問題我也想解決,這是一個數量的階段。 往往這個階段的時候提問題容易,但是這個提出合理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案難。但是越到后面越發現提案其實不是在數量,而是關鍵在質量。那我們應該怎么樣提得好,這個提案提到關鍵的問題上,并且這個提案有數據有分析有想法有觀點有方案。那么當你能提到這個層面上的時候,我覺得是從我個人來講,我作為委員來講,我的履職能力懂協商,我得懂,我得會了,然后再往后的時候,其實不光是提出提案,還要考慮落實提案。 你看剛才我們開始提到那個2016年的時候,我提出的這個青少年視覺發育健康管理這個檔案這個體系的這么一個提案之后,16年也被評為北京市的這個政協的優秀提案。經過17年一個不斷的跟這個相關的部委的溝通,我又拿到了一些詳實的數據,剛好今年18年的時候,8月28號,我們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提出了對青少年眼健康近視防治的這樣一個要求和倡議,重要的只是說認為這個青少年的眼健康問題,真的是我們對我們國家的未來的人才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的問題了。
那么八部委在9月份的時候,聯合以教育部和衛建委聯合發文,要求我們的教委,在2023年的時候達到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的近視發病率。這個任務是有指標的,而且是很艱巨的一個任務,因為現在是逐年遞增,你不僅要抑制住它遞增,還要這個降低。所以這時候又在做大量的調研和實踐工作,那么下一步要進一步去提什么?就是要看我們16年提出的提案。我們在19年如果再提的話,三年以后歷時三年,那我們是不是能夠拿出更切實可行的實質化的解決的動作? 那么這個動作是不是能夠在相關的部委相關的委辦局能夠真正的執行下去,落實下去,最終取得很好的效果,達到我們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樣一個目標。
但是如果你能夠堅持不懈的提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確實是大家關注的,這個影響大家的這種重點問題,你能夠盯住它跟緊它,推動它落實它,我覺得那才是你在這幾年當中,你哪怕一屆五年解決這一個問題,我覺得也不愧于政協委員的這樣一個身份。
[主持人]
謝謝程委員,那馬上北京兩會2019年的北京兩會馬上就要開始了,那您接下來又要提哪些提案?有有做哪些準備嗎?
[程凱委員]
對,我一般來講呢我的關注的熱點是在三個方面。因為我是這個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授,所以我對中醫的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一直是我關注的一個熱點。
一個重點,因為你想中醫藥如果想去發展,特別是2017年的時候,我們有了中醫藥法,這是我們中醫藥建國以來的第一個中藥的立法,全國的立法,那么這個法的實施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人才,中醫藥的推廣,普及應用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一定是非常多,而且是可能很細致的一些點,那我就要去提一些細的一些點的東西,希望能夠通過我這點小的工作,能夠把它做得讓這個工作做得更完美一點,這是我關注的第一個熱點。
第二個就是說因為我也是這個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所以我的就針灸這個領域,因為從我爺爺那傳下來,程氏針灸也是北京市的非遺,我的祖父他也是中國針灸的世界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所以我們在傳播和傳承這個針灸這樣一個中國的這種文化,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不管是對國內還是對世界,我們都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我就提什么,我會提在這個中醫藥的這種文化推廣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怎么做?怎么跟北京市的這個文化中心這樣的一個定位能夠契合在一起,發揮我們的優勢,比如說中醫和旅游的關系,中醫藥文化和中醫的關系。因為我也是連續兩年都提了類似相關性的一些提案。第三個呢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青少年的健康,尤其在今年會成為一個重點和熱點問題,因為這個習近平總書記重點提出了這樣一個倡議和指示,八部委也有相關的聯合文件發布,所以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應該說從19年1月1號開始就會有相關的動作逐漸的在各個部委開始實行。那我想作為政協委員的話,關注這個問題,手里有著一大堆的數據,也有著科研的一些結果。我們應該在這個方面給政府在決策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更好地做到參政議政,提出我們的建議。
[主持人]
感謝程委員的講述,從程委員的講述中呢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他不遺余力推動中醫藥文化的熱情和努力,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政協委員認真履職扎實調研的本色,感謝程委員做客我們的委員會客廳,謝謝程委員!
[程凱委員]:
謝謝主持人,謝謝觀眾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