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北京PM2.5連續15天一級優史無前例 單雙號常態化?
原標題:北京PM2.5連續15天一級優創紀錄 單雙號會否常態化
8月20日至9月3日15天的時間里,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2%,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水平。昨天,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5北京田徑世錦賽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空氣質量及保障方案實施后的減排效果。
市環保監測中心表示,PM2.5連續15天“一級優”,在北京監測史上“史無前例”。此外,在此期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各項污染物平均濃度也均達到了北京監測歷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效果
“9·3”上午PM2.5個位數
8月20日至9月3日,北京天空鎖定了“藍天白云”的背景板,京城的小伙伴們已經被“美醉了”。那么在“藍天白云”的表象下,北京的空氣質量如何?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說,監測顯示,8月20日至9月3日,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1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2%,連續15天達到一級優水平,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倫敦、巴黎、莫斯科等城市的年均濃度水平。
“這在北京PM2.5監測史上是絕無先例的”,張大偉說,監測顯示,北京市35個監測子站PM2.5濃度較去年同期降幅均超過了50%,特別是9月3日上午閱兵期間,本市PM2.5平均濃度僅為8微克/立方米,完美呈現“閱兵藍”。
此外,監測顯示,8月20日至9月3日,本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各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22.7微克/立方米和25.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46.7%、52.1%和69.2%,均達到了監測歷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解析
人努力
七省區市停限產予以保障
據了解,為保障“兩大活動”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8月20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七省區市陸續啟動了空氣質量保障方案。
據了解,活動期間,上述七省區市內12255家燃煤鍋爐、工業企業及混凝土攪拌站停產限產。其中,河北省內兩級控制區停限產企業3700余家;北京市內1927家工業企業采取了停限產措施,與APEC會議期間相比增加了15倍。此外,北京、天津、河北等部分省市還在活動期間執行了機動車單雙號行駛等措施。
北京市環科院副院長潘濤表示,北京和周邊保障措施對于降低PM2.5濃度起到了明顯的效果。數值模擬表明,8月20日至9月3日,北京市11個國控站點PM2.5濃度平均下降約41%;如不采取保障措施,PM2.5濃度將比實際濃度增加約70%;津冀晉蒙魯豫等周邊省區市空氣質量同步明顯改善,7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0%左右。
“此次空氣質量保障措施實現的污染物減排比例及環境PM2.5濃度改善比例略高于去年APEC空氣質量保障。”潘濤表示,這主要是因為9月1日至9月3日期間,北京及周邊省區市又啟動了應急減排措施,進一步加嚴措施,增加了減排量。
天幫忙
污染擴散遇上了好時段
“有利的污染擴散條件是空氣質量優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8月下旬至9月初,是北京夏秋季節轉換時期,冷空氣活動頻繁,雷陣雨天氣較多,污染物擴散能力較強,這個時段是一年中空氣質量最好的時期之一。
今年“兩大活動”期間,北京的擴散條件尤為有利。張大偉表示,首先從垂直方面看,兩大活動期間,1500米中層高空的溫度較去年偏低1℃。如果中層比較冷,這樣地面的熱空氣上升,中層的冷空氣下沉,就能使地面的污染物擴散到高空。
另一方面從水平條件看,今年兩大活動期間北京冷空氣活動頻繁,北風頻率較高達到52%。張大偉表示,在北風條件下,北京水平擴散條件較好,而刮南風時則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答疑
閱兵前為何進一步加嚴措施?
預測到9月3日或有污染需精確控制
問:
8月20日至8月31日期間,北京及周邊六省區市采取大氣污染控制臨時措施。9月1日至9月3日期間,又啟動了應急減排措施,加大了北京市以東、以南地區重點城市的污染減排力度,尤其是強化燃煤電廠、水泥、鋼鐵等高架源管控,減少污染物通過中高層傳輸的影響。
為什么在7省區市已經采取了嚴厲的減排措施后,閱兵前又進一步加嚴了減排措施?
答: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說,8月27日前后,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判9月2日至9月4日期間,北京地區天氣形勢將由脊前向脊區演變,帶來的結果就是風向轉為偏南風,中層溫度升高,存在形成逆溫的可能性,是典型的污染積累的過程。
“因為9月3日上午閱兵,我們要評估當時發生污染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是一種風險管理。”張大偉說,雖然當時的預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對于9月3日來說,風險是存在的。
所以針對這樣一個風險,再進一步找準主要的傳輸通道,因為北京已經采取了最嚴格的措施,而當時判斷污染發生前期會有一些偏東風和偏南風,這樣就將重點管控區確定在傳輸通道,偏東方和偏南方向,而不是七省區市區域“眉毛胡子大把抓”。
接下來確定重點控制的污染物,因為PM2.5中影響能見度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硫酸鹽,而硫酸鹽的主要來源就是燃煤。張大偉說,北京夏季已經基本無燃煤,硫酸鹽基本都是區域傳輸,所以在傳輸通道中進一步確認要控制高架源。因為高架源都是大電廠、大鋼鐵廠、水泥廠等,這些企業排放量大,且排放后抬升高度高,傳輸距離遠,所以精確打擊的目標鎖定北京東部及南部的污染物傳輸通道上的高架源。
張大偉表示,此次污染過程峰值出現在4日,但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4日北京空氣質量仍是二級良好水平,而如果不采取措施,至少是輕度污染以上。
閱兵后單雙號是否會常態化?
將在現行法律法規內加大減排措施
問:
“兩大活動”期間,北京市再次采取了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的臨時控制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后,單雙號限行的減排效果究竟有多大,今后是否會常態化?
答:
關于機動車減排貢獻,北京市環科院副院長潘濤做了“澄清”:不是所有污染物減排都是移動源貢獻最大,而移動源減排措施也并不是只有小客車的單雙號。
他介紹,從保障措施對二氧化硫SO2削減的貢獻率看,工業和燃煤減排的貢獻率最大為84.7%,社會居民減排15.3%;從保障措施對氮氧化物削減的貢獻率,移動源減排占78.8%,工業和燃煤減排占17.7%(保障措施對一次PM2.5與PM10的貢獻率見圖表)。
“可以看出,移動源的減排貢獻主要體現在氮氧化物和一次PM2.5上,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硫、PM10,并不是移動源貢獻最大。”潘濤說,而移動源減排中,不只是小客車的單雙號限行,還包括客車和輕型貨車的限行、渣土車等大貨車的限行,還包括建筑施工機械的減排,以及外埠車輛的繞行等,所以移動源的減排是多方面的,并且一次PM2.5和氮氧化物則是柴油車排放占比更高,通常一輛柴油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汽油車的20多倍,一次PM2.5的排放量是汽油車的40多倍。
此外,潘濤表示,在小客車減排量測算過程中還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單雙號限行后,機動車的出行量減少了,此外還要考慮由于出行量減少,使得車速提高,而車輛在正常行駛時,排放量降低,而在低速和怠速行駛時,排放量則較高。
關于今后是否會將單雙號限行常態化,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表示,任何政策措施出臺,都要依法依規進行,北京將在現有法律條規內,加大減排措施,同時也希望更多公眾參與到綠色出行中。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北京PM2.5 一級優創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