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新近巡視8家央企無一干凈 蛀蟲損公肥私毫無顧忌
原標題:新近巡視8家央企無一干凈 蛀蟲損公肥私毫無顧忌
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 中央巡視組2014年第三輪專項巡視所涉及的8家中央企業反饋情況公布完畢,“權錢交易”“利益輸送”“鏈條性腐敗”等在反饋中反復出現的措辭,令社會各界進一步深刻認識到中央企業中“腐敗蔓延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這一嚴峻現實。
已非個別企業、個別人的問題
從此番8家中央企業巡視反饋情況看,當前中央企業中的腐敗現象,已絕非個別企業、個別人的問題。
“利益輸送”“親屬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關聯交易”等措辭在中央巡視組反饋情況中反復出現,靠山吃山、靠船吃船、靠油吃油問題普遍存在、花樣百出:
在南航集團,中央巡視組發現,營銷領域貪腐問題多發,協調航線、編排航班、客貨銷售存在權錢交易、利益輸送;干部選拔任用不規范不嚴格,存在買官賣官、帶病提拔……
在神華集團,中央巡視組發現,一些企業領導人操控重點合同煤審批權謀取腐敗“黑金”,形成較大尋租空間;煤炭滅火工程存在利益輸送“黑洞”,形成“鏈條式”腐敗……
在中國石化,中央巡視組發現,不同層級、不同板塊經營管理人員利用掌握的資源和平臺,在工程建設、物資供應、油品銷售、合資合作、海外經營中搞利益輸送和交換……
“被巡視的央企無一例外都發現了問題。一批‘國企蛀蟲’隱藏其中,吃里扒外、損公肥私,蠶食國有資產,已到了明火執仗的地步。”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說。
有些監督機構何以“形同虛設”?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中央巡視組發現,在一些央企,部分紀檢監察機構監督責任嚴重缺失,既存在監督不力和形同虛設問題,又存在個別人掩蓋腐敗和自身腐敗問題。“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監督管理失于寬軟”等措辭也在多家央企反饋情況中出現。
“監督缺失是腐敗分子無所顧忌、腐敗問題得以如此猖獗蔓延,并且長時間存在、對國有資產構成巨大流失威脅的重要原因。”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據記者了解,央企內監督力量主要包括紀檢監察和董事會監督兩部分,從機構設置上看,央企集團及下屬公司均設有不同層級的紀檢監察機構,112家央企中已有74家建立起以引入外部董事為特征的董事會制度,監督機制看似已經較為完備。
然而,為何沒能遏制住這些層出不窮的腐敗問題呢?過往案例顯示,駐企業內紀檢組織通常缺乏足夠獨立性和強大后盾,尤其是在已形成“鏈條式”腐敗的企業中,部分紀檢干部要么成為腐敗鏈條上一分子,要么就是被排擠在外,無力監督。
至于董事會監督,多位業內人士直指,在“內部人”控制較為嚴重的央企中,外部董事較為弱勢,能說上話的通常是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更別說監督腐敗問題了。
鞭策監督機制改革“快馬加鞭”
央企里的腐敗問題,與企業領導干部個人政治覺悟、為官修養有關。但從逐步暴露出來的情況看,制度漏洞不能回避。
應該看到,央企里存在的嚴重腐敗,與過往國企改革不徹底存在關聯。
問題的暴露,恰恰是改革的契機。要想徹底遏制住國企腐敗,一方面必須依靠持續的高壓,不斷查處;另一方面又不能僅僅寄希望于高壓,如何“奔著問題”引導改革,尤其是在腐敗持續存在、一批腐敗分子依然隱藏在企業隊伍中的情況下,如何“標本兼治”營造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環境,依然是緊迫又棘手的問題。
一些制度性的改變正在發生。日前通過的《中管企業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等文件,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黨委和紀委的監督,推動紀委雙重領導體制落到實處;而在此之前,為保證紀檢工作的獨立性,國資系統也已落實紀委書記(紀檢組組長)不分管其他業務,確保專司紀檢監察……
這些,還只是開始。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央企腐敗 8家央企無一干凈 新近巡視 蛀蟲 損公肥私 監督機構“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