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開通日”落空 被無限期推遲
【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程維丹 環球時報記者 邱永崢】在丹東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商貿物流區國門附近置下房產的劉先生30日很是失望。因為這一天是傳說中大橋通車,口岸區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日子。然而眼前的景象是大橋口岸冷冷清清,看不出絲毫開通跡象。劉先生嘆了口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看來這房子近期是升不了值了”。
根據丹東官方此前透露的信息,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商貿物流區國門大廈和旅檢大樓今年8月15日封頂,整個口岸區會在10月30日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然而,現在這一切都成了未知數。英國《泰晤士報》稱,這座造價約合19.8億元人民幣的大橋的開通已被無限期推遲。
其實,大橋能不能如期通車,只需要步行到江邊看看對岸就知道:原本應該與中國承建的主橋同步完工的朝鮮方面引橋仍是一片黃色的田地。《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沒有看到朝方任何動工跡象,甚至連地基都沒有開挖。在丹東當地貼吧里流傳著一個說法:“這么好的鴨綠江大橋,另外一頭直插朝鮮的菜地里。”這個“插”字讓對新口岸區寄予希望的人們感到無奈。《泰晤士報》稱,朝鮮方面沒有修建連接大橋與最近大城鎮的公路,還堅持要求中國出資并建設。主承建商遼寧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由于諸種原因,施工本來就延誤近一年時間。
現在,中國丹東和朝鮮新義州的陸路通道是始建于1937年的鴨綠江大橋。這座大橋是公鐵兩用橋,鐵路和公路并行,每日往返丹東和新義州的火車及汽車均從此橋上經過。《環球時報》記者因為工作關系常往返于大橋兩端,看到“中朝友誼橋”五個大字懸掛在中國方向的橋頭,橋身灰色的鋼梁上朝鮮戰爭時美國飛機機槍留下的彈孔清晰可見。由于建設年代久遠,這座大橋設計為單向通車,并且只能容載20噸以下規模的貨車通行,給現在中朝兩國的經貿和人員往來帶來不少不便。
中朝兩國政府因此決定于2010年12月31日在鴨綠江大橋下游10公里處動工修建新鴨綠江大橋,按雙向四車道標準投入施工。丹東政府在官網上這樣描繪新口岸的前景:新鴨綠江大橋口岸區建成后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對朝經濟貿易口岸區,承載80%的中朝貿易量,從而緩解老城區中朝友誼大橋的運輸壓力。
朝鮮近期都沒有報道這座大橋的情況,而是投入精力在首都平壤和重點城市推進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平壤五一體育場是朝鮮表演《阿里郎》的固定地點,在經過翻修后本月28日正式竣工。緊靠舊航站樓的平壤順安國際機場航站樓正在緊張建設中。《環球時報》記者看到,新航站樓上掛著寫有“朝鮮速度”的口號。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新鴨綠江大橋 中朝新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