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中國多地現奢侈培訓中心 被指成公款娛樂“掩體”
新華社記者日前實地探訪以豪華環境而著名的海關總署天津教育培訓基地,報道登出后引發廣泛關注。據海關總署官網最新的回應稱,海關總署十分重視媒體對其天津教育培訓基地的報道,已責成該基地針對媒體反映的問題,認真核查,如果發現有違反規定情況,立即整改。
我們發現,類似新聞出現在近期媒體的多篇報道里,在北京昌平的多個度假村、森林公園,集結著十幾個培訓中心;深圳一些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建設的多處培訓中心因為占據當地最美海岸線引發關注;在黃山,40多家掛牌培訓中心分布在黃山等山岳型景區的周邊。這些報道中還稱,在培訓中心接受“奢侈培訓”的基本上都是政府機關單位。
這個苗頭值得警惕。在中央八項規定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后,一些明晃晃的大吃大喝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高檔會所及餐飲企業或紛紛關門停業,或改頭換面成為親民大眾消費場所,公款吃喝換為在單位食堂簡單用餐,奢靡之風似乎已經成為老鼠過街。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一些變相的隱匿消費現象似有抬頭之勢,比如眼下被置于媒體聚光燈下的形形色色的培訓中心。
近年來,一些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依山傍水集中建起各式的培訓中心,這些培訓中心往往異化成公款休閑娛樂的“掩體”和自收自支的“小金庫”,并且消費種類花樣翻新、名目繁多。有的以出租承包的名義,有的則注冊另外一個“某某酒店”對外營業,培訓中心消費價格遠高于市場的消費價格,培訓中心的機構性質雖然沒變,但具有積極意義的培訓職能卻越來越弱,單位封閉式福利平臺的功能則越來越強。打著招搖的“培訓會議”條幅,卻大行餐飲、住宿、娛樂、休閑之道,老百姓其實已經看在眼里并在背后指指戳戳,再不狠剎整治,培訓中心將成為下一個腐敗變身躲藏的“避暑勝地”。
根治培訓中心的異化問題,關鍵還在于從制度層面尋找“破冰”之道。培訓中心光靠“自己人看著自己人”的內部管理模式不行,要引入外部監督模式修補公務消費的管理漏洞,讓模糊化和自主化的行業培訓機制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監督制約機制,只有當預防腐敗滋生的機制得到完善和健全,才會避免豪華培訓,從而還原培訓中心的本來功能。
另外,要通過體制調整和市場化改革,讓目前國內普遍都是官辦的培訓、會議和后勤中心轉型,從事業單位向企業法人轉變,由官辦轉型為市場主體,讓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自負盈虧,獨立經營,而政府則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選擇培訓場地,這樣,才能更加及時有效堵住制度漏洞。
當然,還要注意預防和查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對于某些披著“培訓”的外衣干其他事的單位,要堅決追究領導和相關責任人責任,嚴厲懲處,不留后路,才能徹底杜絕培訓中心的不正之風。
其實,培訓中心本來是改革開放以來各類教育機構發展的產物,不管從事什么行業,培訓都必不可少。作為國家干部,培養個性情操,訓練專業技能,緊跟時代步伐,培訓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就讓我們用監督和制約,照亮培訓腐敗的死角,盡快將“變了味兒”的培訓回歸培訓的本意吧。(王地)
編輯:曾珂
關鍵詞:培訓中心 奢侈培訓中心 公款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