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沸點
合同護士自嘲:一群“便宜護士” 隨時可能失業
原標題:合同護士自嘲:一群“便宜護士” 隨時可能“失業”
編者的話
5月12日是第104個國際護士節。
由于編制有限,大多數醫院都采取編制內護士和編外合同制護士的雙軌管理模式。隨著醫院規模的擴大,編外護士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同工不同酬、職稱晉升慢、沒地位沒面子等問題困擾著合同制護士。在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法制日報》記者走近這些特殊的白衣天使,了解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時走訪業內人士,以期探討通過法治推動合同護士同工同酬的途徑。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護士長是合同工,最長的合同護士已經來了快7年,依然在臨床干最累的活。現在手術室護士人員少,手術量在不斷增加,每天都要滿負荷8小時工作,有時甚至要加班1至3小時不等;夜班手術量也在增加,有時下夜班還要加班半天到一天。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
這本是一次幾乎要被取消的采訪,但經過苦苦“掙扎”,今天,被采訪者還是坐在了記者面前,她說:“我不為別的,就想為我們這些人說句話。”
她叫余雪,是北京某二級醫院的臨床護士,從業6年。讓她“掙扎”的并非所謂的采訪顧慮,而是昨天夜班三臺急診手術讓她幾乎徹夜未眠。
她稱自己為“便宜護士”,因為和正式護士比起來,余雪的另外一個身份——合同護士,讓她成為便宜的勞動力。
合同護士又稱編外護士,她們雖然受過專業教育,擁有護士證,卻沒有正式編制。在不少醫院,合同護士占一半以上,承擔著大部分的護理工作。雖然2008年實施的《護士條例》規定,正式編制的護士和合同護士要同工同酬,但是,在某些醫院,這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待遇不公使合同護士流失嚴重,“護士荒”愈演愈烈。
合同護士到底有多便宜
合同護士到底有多“便宜”?
余雪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名合同護士的收入和待遇與正式護士的差別是這樣的:
工資:科室不同收入也不同。合同護士平均兩千元左右,比正式工少三分之一;
獎金:有的科室規定合同護士工作半年或是一年后才能拿獎金,而且最初的獎金系數很低。有的科室還規定要封頂,正式護士則可以多多益善,合同的就只能拿封頂的數;
醫療保險:正式工報銷95%,合同工報銷70%;
養老保險:剛參加工作時醫院都給上最低檔位的養老保險,自從提倡同工同酬,現在都按工資比例繳納保險。但我的同學所在醫院的情況是,正式工醫院全掏,合同工自己負擔一半;
公積金:剛參加工作時醫院都給上最低檔位的,現在公積金是醫院按國家規定支付。但大多數醫院合同工的公積金是正式工的三分之一;
補貼:包括物價上漲補貼、住房補貼等一系列政府補貼費用在這家醫院統稱“菜籃子錢”,按照規定是合同工和正式工每人都有,是按照人頭發放的,合同護士只得到正式護士的一半,同時也沒有房補。
年終獎、績效獎等:合同護士依舊只能拿到正式護士的一半。
隨時可能到來的“失業”
“‘同工不同酬’讓不少合同護士對醫院缺乏歸宿感和認同感。”余雪告訴記者,自己也是經歷了很多次心理斗爭,才不再去鉆“牛角尖”的。在余雪看來,除了待遇不公之外,作為一個合同護士,在醫院感受最深的就是編制所劃分出的“等級”。
“現在我們要考手術室專業護士證,正式職工必須報考,醫院給報銷90%的費用,提供考試假期;而合同護士不允許報考,如果想報名,一切費用自行承擔,自己請假去學習。”余雪說,“更加苦惱的是醫院里很多人有這樣一種觀念,就是合同護士水平不行,一遇到出了問題,就會有人說,他們是合同的。所以一般合同護士在工作時要更加小心翼翼,因為一般簽短期合同,只要出現差錯醫院就會終止合同,也就意味著失業。”
余雪說,她對未來看得比較悲觀。“我們出路不多,雖然我們也可以考職稱,但是醫院規定,合同護士中級以上職稱基本都不聘用,所以考了也沒用。但是科里是按照職稱高低分配工作的,這就意味著必須考過但是待遇不變。”余雪說,對于進編制,自己已經不抱什么希望了。因為根本沒有護士的編制,醫院已經有些年沒進正式護士了。據說醫院的編制也非常緊俏金貴,只能都給醫生了。
在采訪即將結束之際,余雪向記者提出了兩個問題:“我還有幾年就要四十歲了,一個老護士在臨床能超負荷運轉多久呢?自己的體力能否支撐這種高強度的工作?”
編制外護士與編制內護士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比如,在收入、住房公積金、部分保險等方面,正式編制護士優于合同制護士;合同護士參與管理及晉升的機會要明顯少于在編護士。□記者趙麗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合同護士 自嘲 “便宜護士” “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