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沸點
一顆假牙,不該“身價”成謎
新華社太原4月8日電題:一顆假牙,不該“身價”成謎
新華社記者劉翔霄
一顆小小假牙,偏偏爭議纏身:價格幾百、數千、上萬……計劃安裝的患者聞之“肉痛”,經歷過的患者依然霧里看花、疑問多多。
一顆假牙究竟“身價”幾何?醫患爭議聚焦在哪?患者到底該如何選擇?
或千元,或萬元——價格差在哪兒?
記者來到太原一家齒科連鎖醫院,一位值班牙醫介紹說,這里價格最低的是鈷鉻合金牙,約為850元。此外,有2800元、3800元、5800元等不同價位的烤瓷牙,另有進口全瓷牙價格上萬元。需選用哪種牙,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決定。
經過一番走訪,記者發現,即使同種材質的假牙,在二甲醫院、三甲醫院、民營醫院、個體診所等不同“出口”,價格上也有差別。但大體上,進口全瓷牙價格都過萬元,千元以下的多是金屬牙。
牙價何以懸殊如此之大?山西省口腔醫學會一位受訪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材質不同。價格相對低的金屬牙材質為合金成分,價格相對高的全瓷牙材質為瓷粉。瓷粉又分進口瓷粉和國產瓷粉,國產瓷粉比進口瓷粉便宜很多,銷量低于進口瓷粉。
二是工藝不同。目前,我國加工進口全瓷牙的小型儀器設備絕大多數都依靠進口,也是進口全瓷牙價格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顆進口全瓷牙“加工費”就需上千元,僅此一項,與價格較低的鎳鉻合金牙相比,已相差數十倍。近年來,因部分金屬牙存在副作用、不能進行核磁醫學檢查,全瓷牙使用越來越廣泛。
你不細問,我不細說——兩大貓膩藏身“謎”中
記者在部分牙醫診所、三甲醫院口腔科和民營齒科醫院采訪發現,對于口中的“假牙”來自何方,絕大多數患者不會主動詢問,也少有醫療機構主動提供。
“這反映出醫患雙方維權意識的欠缺。”一位從業十多年的牙醫認為。
據介紹,我國假牙市場近年逐步規范,但兩種現象時有發生:一是假牙制作所用非醫用材料,而是有害物質,長期使用會對牙齦造成損害;二是以次充好、偷梁換柱,假牙實際材質與所稱材料不符,變相降低成本。
“比如鍍金烤瓷牙,所用材質如何,不經仔細比對、僅從外觀看,行內人都難辨真假。”這位牙醫說。
記者從山西兩家規模較大的義齒加工中心了解到,只要是有正規資質的加工中心,伴隨著每顆假牙的誕生,都有一張相應的保證卡,上面附有患者名字、牙位和材質等信息。加工中心會連同每顆假牙一起,把這張卡交給醫院、診所或醫生本人。有了這張卡,假牙在一定期限內出現問題,患者可以憑此維權。
在目前我國假牙加工渠道并不統一、尚難以做到統一的情況下,拿到一張保證卡尤為重要。然而,記者采訪發現,很多患者對此并不知情,一些牙醫也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這張卡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材料費過高,診療費偏低——小假牙“減負”是個大問題
采訪中,很多患者表達出共同的愿望:全瓷牙較金屬牙優勢諸多,是未來使用趨勢,怎樣才能把它的“身價”降下來、為患者減負?假牙消費環節能否更加透明、合理,讓患者有更充分的知情權、選擇權?
事實上,呼吁醫改關注高價假牙存在的價格倒置現象,也是受訪牙醫的一致心聲。
“在一顆假牙產生的整體費用中,技術費至多占到總費用的10%,占比更多的是材料費、消耗費。”山西省口腔醫學會受訪專家說。
據介紹,每顆假牙都要定做、不能批量生產;每顆假牙都要經過補、修、磨等多個環節,按照設計圖單獨手工操作;一顆假牙至少要經過10個人的手,才能成為患者口中一顆牙。然而在一顆牙的費用構成中,技術、診療含量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山西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口腔科多位受訪牙醫認為,小小一顆牙,折射出的依然是醫改的老問題,建議醫改更加重科研,加大對假牙進口材質、加工儀器的研制,縮小國產與進口假牙的差距,從源頭為患者減負。在此基礎上,考慮對假牙的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相應調整,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提出,在嚴格醫生告知義務、嚴查誤導患者高消費的行為的同時,醫改還應更加重預防,通過設立有關舉措,引導公眾對牙齒疾病的預防,令人們不得牙病、少得牙病。
“要知道,即使價格再高、再美觀的假牙,也難與一顆真牙相媲美。”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口腔科受訪牙醫說。(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假牙 “身價”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