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牢記使命 不負重托——走近中國駐阿富汗使館警衛工作小組
新華社喀布爾8月2日電通訊:牢記使命 不負重托——走近中國駐阿富汗使館警衛工作小組
新華社記者馮之磊
7月26日,擔任中國使館警衛工作的武警張楠在索馬里自殺式炸彈襲擊事件中不幸遇難。消息傳至萬里之外的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時,駐守使館的中國武警戰士們心情沉重。
張楠曾是與他們一起參加培訓的戰友,他的音容笑貌,很多人都還記得。而對于在阿富汗的這些武警戰士們來說,他們也同樣面臨種種危險。“來阿富汗之前,全體隊員都簽了決心書,隨時做好犧牲準備,”中國駐阿使館警衛工作小組組長盧振杰這樣說。
出勤“最擔心人肉炸彈”
保衛中國駐阿使館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是警衛工作組的職責。在戰事不斷、襲擊防不勝防的阿富汗,危險時刻存在,看似平靜的街面也會潛藏危機,武警戰士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他們告訴新華社記者,只有體驗過戰區的殘酷和真實,才能成為更好的軍人。
身為警衛工作負責人,每次使館車隊出行,盧振杰都會親自跟隨,并要準確預算時間,嚴格規定路線。他說,即使是車輛轉彎這樣的細節,警衛小組的戰士們都要提前演練隊形,確保萬無一失。
來自湖北的蘇宇飛和來自河南的王霄地說,在阿富汗出勤,最擔心的就是車載炸彈或人肉炸彈,每次遇到敲著車窗乞討的阿富汗兒童或婦女,內心確實渴望能給予一些幫助,但職責往往又提醒他們千萬不能放松警惕,必須無條件收起憐憫之心。形勢不同,任務不同,萬一遭遇襲擊,不但自己遇險,更會牽連到戰友和使館工作人員。
“精氣神一定要足”
中國駐阿使館警衛小組的戰士們,是平均年齡只有23歲的“90后”,他們在喀布爾的生活單一而略顯枯燥,每天伴隨他們的是24小時輪流站崗放哨,白天身背30余斤的裝備出勤,夜間和衣而睡,隨時隨地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戰士們為數不多的休閑樂趣,是在使館的一個角落里開辟菜地,親手耕種,親手收獲。記者還在戰士們臥室的洗手間發現,一面碩大的鏡子上被人用馬克筆寫滿了英文單詞和對話例句,喀布爾的枯燥生活客觀上也成了大家學習英文的“助推劑”。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仍有近1.3萬名軍事人員駐留阿富汗,喀布爾大街上經常可見穿著不同制服的各國軍人。戰士劉戰告訴記者,外出執行任務遇到其他國家的警衛人員時,內心難免會和他們做一下比較,“咱們塊頭可能不如西方人大,但精氣神一定要足,要在外國人面前體現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他說。
對家人“報喜不報憂”
身在戰區,戰士們最擔心的莫過于遠在祖國的家人。警衛工作組全體人員幾乎都表示,對家人要“報喜不報憂”,多說平安無事,多談“幸福指數”,刻意忽略那些爆炸、槍戰及生活的枯燥。王霄地說,有時候感冒了就干脆不給父母打電話,因為怕他們聽出來擔憂。
來自江西的徐結書駐外前已訂婚,談及自己的女友,他滿懷深情同時又滿是歉意。徐結書說,現在每周都要出勤10次以上,有時一天3次,而且每次執行任務都處于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好多時候確實顧不上關心女朋友,“作為武警戰士,我的職責神圣,相信她也會以我為榮”。
盧振杰的父母和妻女目前都在北京生活,女兒今年已經上初中。“您的女兒了解阿富汗嗎?知道恐怖襲擊、知道您從事著怎樣的工作嗎?”記者問道。這位已有20年軍齡的老兵回答說:“她知道,作為軍人的孩子她應該已經習慣了。”
蘇宇飛告訴記者,遠在國內的家人每天都會關注新聞報道。他的女友得知一名中國武警在索馬里遇難后立刻打來電話,叮囑他務必注意安全。小蘇反復勸解女友:“阿富汗情況和索馬里不一樣,我在這邊挺好。”
牢記使命忠于職守
作為警衛組組長,盧振杰坦言,在阿富汗,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打仗,最重要的是有備無患、底線思維,往最壞想、往最好努力。工作之外還要組織戰士們加強學習,每天進行業務推演,每周至少進行兩次思想教育,“學習不光是為了提高勤務能力,更是要堅定戰士們的信念”。
戰士們告訴記者,每次出勤回來看到飄揚在使館上方的五星紅旗,都有一種回家的溫暖。而正是這種溫暖,讓他們始終牢記使命:“敢當生命盾牌,不惜血染戰旗。”
“現在我每天都堅持寫日記,嘴上雖然不說,但心里都清楚,因為戰爭就在身邊。軍人就應該上戰場,如果平庸過一生,等我老了,我該如何向子孫們回憶自己的軍旅生涯呢?”盧振杰這樣說。(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中國駐阿富汗使館 警衛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