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南昌市探索基層協商民主化解社會矛盾
新華社南昌7月27日電題: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南昌市探索基層協商民主化解社會矛盾
新華社記者陳建華、沈洋、賴星
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百姓的事情由百姓自己商量著辦。南昌市以推進基層協商民主為抓手,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搭建起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平臺,解決了諸多政府“不好管、管不好”的問題,有效地化解了各類社會矛盾。
民事、民議、民決
“上個學期,接送孫女上學少走了近400公里路,路上也更安全了。”南昌市青山湖區京川村村民陶順金經指著村頭的一條小道說,這條被稱為“愛心便道”的小路就是村民自行協商修好的。
京川村原本有一條小道通往京川小學,后來由于興建樓盤,地被征了,路也沒了,學生上下學要繞行2公里多的城市快速路,接送小孩的村民每天都提心吊膽。
“村里也想過出資新修一條便道,但涉及征地、招投標等問題,部分村民就不樂意了。”陶順金說,“公家辦事,村民顧慮多。”
去年底京川村被列入基層協商民主試點單位后,是否修建方便學生上學的小道成為首個議題。“村里召開協商民主理事會,選出各方意見代表與會,展開充分討論。”京川村黨支部書記章志清說,經過協商很快達成協議,“愛心便道”很快就修好了。
記者在南昌市多個社區采訪了解到,開展協商民主后,大量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基層協商民主最核心的就是民事、民議、民決6個字,即百姓的事情由百姓自己商量著辦。”南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德壽說,有事大家坐下來協商尋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約數,在相互理解、妥協中達成共識。
從一元管理到多元共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的思想觀念、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和復雜,社會各階層對參與民主管理、實現共同治理的意愿日漸迫切。
“順應群眾的呼聲,南昌市探索了多元治理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南昌市委辦公廳主任趙海東說,2013年,南昌市在4個村5個社區開展協商民主試點,總結經驗后逐步向全市推廣。
2014年3月,南昌市廬山花園社區道路維修,盡管資金由政府投入,但社區召集居民代表參加民主協商會,對道路如何維修、資金預算和使用等進行協商。
“因為有了居民的參與,維修工程得到廣泛支持。”廬山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徐敏說,以前社區總是替老百姓做主,雖然做了很多事,但老百姓往往不滿意。
陳德壽說,協商民主為基層群眾搭建了平等參與社會管理的平臺,基層公共事務從過去的政府單一管理到社會多元共治,改變了“政府買單,群眾不買賬”的局面。
黨組織成為基層協商民主的“把關人”
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12月,南昌市委決定在全市推開基層協商民主工作。目前,全市具備條件的社區、村普遍建立起議事協商委員會、理事會等協商民主議事機構。
南昌的實踐表明,開展協商民主不僅沒有削弱黨對基層的領導,反而成為黨在基層實現其執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從協商議題的確定到決議的形成,基層黨組織都要扮演好‘把關人’的角色。”南昌市紅谷灘新區鳳凰洲管理處黨委書記陳挺說,要在黨的領導下構建社會管理多元共治的格局,確保議題不偏離黨的方針政策,協商過程中各方平等發表意見,協商后的共識體現公共利益。
“以法治思維和方式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條件不成熟的不強行協商,意見不統一的不強行決策,共識難以達成的不強行達成。達成了協商共識的,我們就上升到公共決策層面,賦予其合法性,更好地推動基層協商民主法治化、規范化。”趙海東說。
編輯:羅韋
關鍵詞:協商民主 基層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