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產業疏解需走“三個轉變”之路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陽娜)為破除“城市病”和“大而全”產業發展模式的弊端,北京將堅定地走產業疏解和協同發展之路。20日,北京市經信委闡述了產業疏解、協同對接的“三個轉變”路徑。
轉型升級:提升疏解推力
轉型升級是產業發展的老問題。北京市經信委主任張伯旭指出,控制增量的同時要加強對現有產能的技術改造,并淘汰落后產能。
據統計,自2013年啟動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累計退出污染企業800余家,預計到今年年底退出企業將累計突破1000家。
去年,《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北京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等產業指導目錄從企業登記、項目審批兩大入口確保禁限項目“零準入”。
為實現產業疏解,北京企業積極外遷,并在此過程中推動自身轉型升級。北京華盾雪花塑料集團公司正計劃遷至距北京5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工業園區,預計年底順利實現投產。
北京華盾雪花塑料集團公司董事長倪眾勤說,外遷既符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趨勢,也有利于解決企業發展空間受制約的問題,“這次轉移絕不是簡單的搬遷,而是一次轉型升級,以期成為科技型綠色盈利企業。”
張伯旭表示,加大產業疏解推力,加速產業升級步伐,才能為北京的產業“減重量”。
轉移協同:提升承接引力
產業協同發展不能僅憑北京的一己之力,必須實現京津冀三地聯動。
2014年以來,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新樂三元工業園、張北縣廟灘產業園IDC項目、北京現代四工廠等多個項目落地河北。
去年7月,北京與河北簽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協議》,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先行先試,探索跨區域共建園區的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模式。目前,中石化千萬噸煉油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首鋼京唐二期擬于近期開工建設。
曹妃甸推進協同發展辦公室主任李如忠表示,政策支撐是關鍵點,要通過政策加強京津冀區域合作的協調力度,并科學論證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
倪眾勤認為,產業疏解是個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企業自身發展、員工利益、承接地利益等因素,“外部的支持促進公司向多元化經營發展,但承接地政策的不明朗也給我們帶來一些疑惑和顧慮。”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表示,疏解的同時要形成平臺對接機制,加強北京與周邊地區的功能合作,形成以功能鏈引導產業鏈、以產業鏈引導資源鏈的發展邏輯。
轉變動力: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北京在抓調整疏解的同時,也要抓創新發展。張伯旭表示,要留下“白菜心”,以創新驅動為本,充分發揮首都創新資源集中的輻射帶動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帶動京津冀產業整體“增能量”。
據業內專家分析,當前北京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天津處于工業化的高級階段,河北處于工業化的中級階段。京津冀已形成大體系,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趙弘指出,產業功能是城市功能的需求。北京需要“高精尖”產業來服務其核心功能定位。
張伯旭表示,為解決“城市病”、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支持企業加強創新,并著力于集成電路、信息安全、4G移動通信、大數據與物聯網、智能制造裝備等產業生態建設。
“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應抓住《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契機,打造高端產業集群,培養新一代產業競爭優勢,實現從‘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創造’的戰略轉型,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張伯旭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京產業疏解 破除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