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伊核博弈,難畫句號
新華社德黑蘭7月16日電隨筆:伊核博弈,難畫句號
新華社記者付航 楊定都
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及歐盟于14日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開啟了外交途徑解決伊核問題的范式。但這同時意味著圍繞伊核問題開啟了新一輪博弈——在協議落實過程中,如各方不能妥善管控分歧、化解矛盾,伊核這盤棋仍有可能再入僵局。
各方自2013年11月達成階段性協議后,數次延長談判期限,近兩年的談判成果最終匯聚成159頁的《共同全面行動計劃》。根據協議,伊朗在未來15年內將目前的濃縮鈾儲量降低至300千克,并在未來10年內大幅削減其運轉中的離心機數量。此外,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實伊朗履行相關措施基礎上,西方將立即解除絕大部分對伊經濟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扮演日常核查角色,將在伊朗核設施內安裝傳感器、攝像頭等監控設備,或者派員到核設施內實地檢查。該機構將實時監控伊朗鈾濃縮相關活動20年到25年,有的監控甚至是永久的。
根據協議要求,新成立的八方委員會將承擔仲裁角色,成為新一輪博弈的平臺。八方委員會由伊朗、伊核談判六國及歐盟派代表組成,職責包括審議批準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重新設計、新的核研發項目、新一代離心機的建造以及聽取福爾多核基地的具體工程情況、同位素生產情況匯報。
最關鍵的是,八方委員會將裁決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否有充足理由檢查“可疑地點”、伊朗是否違反協議及經濟制裁是否隨之自動重啟。裁決結果將具備強制力。具體而言,一旦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定某地點“可疑”,將向伊朗提出核查申請。雙方將有14天的時間協商。如果伊朗在此時間段內未滿足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要求,八方委員會將在7天時間內評估,并投票做出裁決,伊朗必須在隨后的3天內遵照執行。
伊朗一直強烈反對對其軍事設施進行核查,西方則強調“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核查的必要性,可見最終協議的相關條款是雙方妥協的結果。西方有人認為總共24天的核查批準周期,將給伊朗充足的時間進行隱蔽或轉移。但比較而言,伊朗為盡快解除經濟制裁,做出的讓步更大:八方委員會中,西方國家占有5席,在投票中具優勢地位。
可以預見,在伊核協議執行層面的新一輪博弈中,伊朗與西方難免會就“可疑地點”核查問題出現爭執。倘若管控不當,可能會產生惡性循環——如果伊朗以軍事設施敏感為由拒絕,問題上交八方委員會,裁決結果很可能對伊朗不利。伊朗如果執行,則可能會激化內部分歧;如果拒絕執行,西方將自動重啟經濟制裁。
本次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執行期內,無論伊朗還是美國,都將經歷數屆政府更替,雙方能否持續體現出妥協與合作精神,將是比談判本身更艱巨的任務。(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伊核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