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精準到位的扶貧群眾才會真心點贊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李松 張興軍)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貴州考察談到扶貧工作時指出:黨中央十分關心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發展。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如果鄉親們笑,這就是好政策,要堅持;如果有人哭,說明政策還要完善和調整。
總書記講話一針見血。不管扶貧工作的具體做法有何不同,但檢驗扶貧效果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群眾的接受度、認可度和滿意度。只有精準到位見實效的扶貧,才會贏得群眾真心點贊。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扶貧工作也面臨著“一城一地”,甚至“一城一地”也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復雜現實。因此,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尤為重要。這是轉變傳統扶貧方式、開展精準扶貧的題中應有之意。
然而也要看到,有的地方扶貧有了新思路,但是辦法還是老辦法。比如記者在基層調研中了解到,西部某貧困村,此前實施“一苗一子”產業到戶,鎮里免費給貧困戶提供核桃苗、蔬菜種子。但村民對這種所謂的到戶扶貧并不買賬,“一苗一子”拿回家,大多扔在一旁。某縣為幫助群眾脫貧,一度興起養兔熱,政府整合資金強力補貼養兔子,但由于行情變化、產業規模萎縮,不少養殖戶不但沒富起來,還賠得血本無歸。
諸如此類的“扶貧”,既浪費了寶貴的扶貧經費,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又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從原因上分析,有的是大搞形式主義,看似扶貧資源均攤、落實到了人頭,其實還是“假把式”;有的是拍腦袋決策、不懂得市場規律,最后做成“花架子”。究其根源,是沒能從實際出發,沒能真正尊重群眾意愿。
扶貧工作事關億萬群眾中國夢的實現,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容不得形式主義和作風漂浮。各地應該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對照查找不足,需要改正的立即改正,需要完善的抓緊完善,真正把群眾滿意與否作為檢驗扶貧工作的標尺。
只有真正深入基層,從實際出發,因戶施策,提供有針對性的扶貧解決方案,才能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只有尊重群眾意愿,激發內生動力,才能大力推動扶貧工作從“外部輸血”向“自我造血”轉變。
編輯:水靈
關鍵詞:精準到位的扶貧 群眾才會真心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