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江入新安清
皖浙攜手開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
新華社合肥5月22日電題:江入新安清——皖浙攜手開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
新華社記者代群、王立武、楊丁淼
“過去一漲水,上游的生活垃圾撈都撈不完,現在生活垃圾明顯減少,多數是雨水沖刷的枯枝爛葉。”在新安江畔生活了一輩子,黃山市歙縣深渡鎮的打撈隊隊長余根茍清晰地感受到變化在一天天地發生。
促成這一變化,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功不可沒。
“共建共享”找回青山綠水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發源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的新安江,蜿蜒而下,在浙江省淳安縣匯集成為千島湖,上世紀90年代后,千島湖水質富營養化趨勢加劇,曾有媒體報道湖水呈現醬油色。
2011年,在財政部、環保部的積極推進下,為期3年的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啟動,中央財政每年拿出3億元,安徽、浙江各拿1億元,以水質“約法”,共同設立環境補償基金。
2014年,這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到期,站在新的起點上,皖浙形成共識,謀劃推進新一輪試點,以對新安江和千島湖常態化保護;安徽省還借鑒新安江模式,在省內開展生態補償探索,成效初顯。
3年試點期間,除了河面打撈和村級垃圾保潔,黃山市還采取了網箱退養、工業企業搬遷等20多項措施,皖浙兩省斷面連續3年全面合格,新安江水質穩中趨好,浙江千島湖營養化問題同步改善。
上下游“生態約法”
在小川鄉小窗村,記者見到了59歲的退養戶凌歙峰,他去年剛剛引進了日本錦鯉養殖,魚苗每條就要1元,然而為了新安江保護,700多平方米的網箱“含著淚也只能拆掉”。
試點實施以來,新安江干支流累計退養網箱6188只,涉及漁民30000多人。拆除網箱的補償,就來自新安江生態補償基金,然而這只是購買網箱的成本。小川鄉漁業協會會長凌道龍表示,退養戶多數年紀很大,打工沒人要,培訓也不實用,就此斷了生活來源,“斷腕”治水必要,但“接骨”措施也應跟上。
安徽省水環境保護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新安江流域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累計完成投資85.9億元。此外,黃山市每年還滾動推進100多個新安江綜合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55.1億元。
盼補償機制更“給力”
補償資金有較大激勵作用,但仍顯得杯水車薪。據了解,現行補償指數公示以2008年到2011年的3年平均值為基本限值,除了提高基本限值,浙江還希望從河流水質監測標準到湖泊水質監測標準,以提高水質標準。
黃山市新安江保護局局長聶偉平表示,“期待新一輪試點盡快達成原則性框架,在穩定趨好的水質基礎上,延長試點的期限,加大治理投入拓展補償形式,在產業轉移、人才培訓方面加強雙方合作,改‘輸血式’為‘造血式’補償;新安江和千島湖作為長三角重要的生態屏障,應以此搭建合作空間,走一體化發展、一體化保護之路。”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的經驗,也正在復制推廣惠及其他流域。
2014年10月,安徽省政府啟動大別山生態補償。根據跨市界考核斷面監測水質情況,確定流域上下游補償責任主體,補償資金由省級政府和六安市、合肥市政府共同出資設立,合計2億元,專項用于水污染防治等方面。這一補償模式就借鑒了新安江補償試點。
聶偉平表示,生態補償不是短期行為,上下游意見也會經歷從分歧到彌合的過程,因此必須形成一體化發展的共識,在中央、省級層面積極牽頭協調下,實現求同存異。(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