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銀行結售匯逆差擴大97% 外匯局稱資本流出屬意料中
原標題:銀行結售匯逆差擴大97% 外匯局稱資本流出屬意料中
中新網4月23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2015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表示,包括銀行部門和非銀行部門在內的全口徑的國際收支狀況必然是“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與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情況基本相同。當前資本流出屬于意料之中的調整,不能簡單等同于違法違規和隱秘的資本外逃。
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銀行累計結匯2.53萬億元人民幣(折合4120億美元),剔除匯率因素影響,銀行結匯同比下降20%,售匯增長41%,結售匯逆差914億美元,較2014年四季度擴大97%。
今年一季度中國銀行結售匯逆差有所擴大,針對我國是否出現了跨境資本流出壓力的問題,管濤認為,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是當前我國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外匯局一直密切關注跨境資本流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具體可以總結為一下幾點:
第一,當前確實存在資本流出的現象。海關公布的一季度進出口順差1237億美元,而銀行即遠期結售匯逆差1200億美元。由此可見,包括銀行部門和非銀行部門在內的全口徑的國際收支狀況必然是“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與2014年二季度以來的情況基本相同。
第二,當前資本流出屬于意料之中的調整,不能簡單等同于違法違規和隱秘的資本外逃。首先,這種調整是可預期的,反映了市場主體順周期的財務運作。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世界經濟又處于深度調整之中,美元匯率也在持續走強,受這些因素影響,境內的企業和個人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資產外幣化、負債去杠桿化”的財務運作,導致即遠期結匯減少、購匯增加;其次,這種調整是可解釋的,資本流出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藏匯于民和債務去杠桿化。一季度,剔除跨境人民幣因素以后,銀行代企業和個人涉外外匯收付逆差219億美元,可比口徑的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795億美元,兩者相差576億美元,基本上可以用同期銀行新增境內外匯存款大于外匯貸款778億美元來解釋。也就是說,企業有了外匯不賣,變成外匯存款持有,這進一步擴大了結售匯逆差;最后,這種調整是可承受的,當前外匯市場運行依然平穩且總體符合調控和改革目標。實際上,即便前期人民幣匯率交易價達到或接近浮動區間上限時,市場外匯供給依然充足,沒有出現市場恐慌。雖然外匯占款渠道的資金投放減少,但央行通過降息、降準、定向調控等操作,保證了人民幣流動性充裕,市場融資成本總體趨降。
第三,未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仍將呈現振蕩走勢。一方面,如果導致一季度資本流出的因素繼續發揮作用,未來可能促使我國延續跨境資本流出趨勢。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紅利逐步釋放,以及國家微調措施逐步見效,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空間,保持合理增長動力的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海外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這將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形成重要支撐。總之,如果境內外市場環境出現積極變化,跨境資本流出將會放緩甚至可能重現凈流入。(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外匯局 銀行結售匯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