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司法體制改革方案預計今年上半年出臺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法委書記楊曉超。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昨日下午,北京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兩高報告。審議現場十分熱烈,8位代表先后發言,他們關注到報告中都提到了司法體制改革,對改革的具體問題建言獻策。據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法委書記楊曉超介紹,北京司法體制改革方案預計今年上半年出爐;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慕平認為,改革的重點是讓審理者裁判、裁判者負責;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池強稱,將與建筑、衛生等容易出問題的行業簽訂預防職務犯罪協議,有針對性地預防職務犯罪。
“你審定了你就負責,這是改革核心”
新京報:今年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北京的司改方案什么時候出臺?
楊曉超:從去年開始,司法體制改革,特別是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保障制度、司法責任制、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四項內容的改革,在上海和其他幾個城市試點,北京被列為第三批試點,方案預計今年上半年出臺,上報中央。
新京報:四項改革會對現在的司法體制帶來怎樣的變化?
楊曉超:這四項改革看起來很像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但仔細分析,這四項重點改革項目是為了保障依法獨立、客觀、公正行使司法權而進行的必要改革。比如省以下法院人、財、物統管,是為了努力從外部減少行政干預司法。舉例說,要獨立行使司法權,但我住你的吃你的,你說句話我能不幫你辦嗎?司法責任制、人員分類管理,實際是內部去行政化的改革措施。總體上說,司改是通過內外兩方面努力去行政化,努力探索符合客觀、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的運行保障機制。
新京報:你認為北京司法改革應該最先從哪里入手?
楊曉超:第一位應該是司法責任制,也就是內部去行政化。過去審判員審完了,需要層層簽字,改革后要推行終身負責制,你審定了你就負責,這是改革的核心。明確了司法責任制以后,再輔之以人員分類管理等舉措。
新京報:上海等第一批試點已經有效果了,這對北京來說有什么可以借鑒的?
楊曉超:加強司法改革的理念、導向都是正確的,但缺乏深度解讀,使得人們關注的著眼點偏離了司改核心,給人感覺是熱衷于炒作人員分類管理,比如以后法官、檢察官比例多少?有多少現在干審判的人將來干不了?也因此在司法人員隊伍中形成了不穩定因素,所以我覺得這方面要加大對改革的解讀。
應根據司法隊伍特點盡快建保障機制
新京報:最高法的報告中提到,一線法官壓力大、人才流失的問題突出,北京存在這個問題嗎?
楊曉超:我們案多人少的情況非常突出,去年全市法院審判案件46萬件,基層法院人均判案突破了300件,你說一年工作日才多少個?所以這個問題很突出。我想呼吁一下,現在社會矛盾正處于比較高的運行水平,司法資源配置緊張的矛盾要引起重視。
新京報:有關人員制度的改革,是不是需要突破制度上的一些壁壘?
楊曉超:我建議盡快研究建立符合司法特點的、對司法隊伍的保障機制。最近中央出臺了公安改革方案,明確公安隊伍有別于公務員管理,保障上明確提出高于公務員、略低于軍隊,公安這個明確得很好。以檢法兩家為代表的司法隊伍,與公務員管理有很大區別。公務員管理是一個執行上級行政命令的層級管理,工作人員考量的是執行力。但司法人員考量是的專業背景下的分析判斷能力和擔當能力,所以司法人員隊伍應該根據特點,盡快建立保障機制。
新京報:有很多需要突破的難點,所以司法改革不能一步到位?
楊曉超:中央很慎重地在一個一個批準,我們也在一個一個試點,不能一下子推開。北京得選擇中院、基層院,得小步穩推,看這個改革能引起什么效果,出現問題怎么解決。我們肯定會從中級人民法院中找一個做試點,然后找一到兩家基層法院試點。
新京報:最高院的報告中提到,司改已進入深水區,要向自身開刀,動自己的奶酪。
楊曉超:司法改革確實會涉及比較大的利益調整,涉及很多人的利益。但通過改革,是要使司法回歸到它原來的規律上。
代表聲音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各界對法官、檢察官是否濫用權力一直有擔心,特別是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法官在審判工作中的權力更大,這種擔心應該說是隨之增加了。因此,強化司法監督要重在建立健全機制,要從機制上防止法官、檢察官濫用職權。加強司法公開、提高司法透明度,接受全社會的監督,都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韓曉武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郭超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京司法體制改革方案 今年上半年出臺 北京司法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