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日本研究員稱弄清鳥類受精機制 有望人工繁殖瀕危鳥類
原標題:鳥類受精有玄機
新華社東京1月2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英國《科學報告》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弄清了鳥類獨特的受精機制,這一發現將有望用于人工繁殖瀕危鳥類。
鳥類交尾時,雄鳥的精液(精子與精漿)進入雌鳥體內,不過精子不會立即游向卵子,而是進入輸卵管內名為貯精囊的特殊結構中,在受精前暫時儲存在這里。此后,精子從貯精囊中逐漸釋放出,實現受精。
不過,鳥類的精子進入貯精囊的機制一直不清楚。靜岡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鵪鶉的精漿中含有前列腺素F2α,具有打開貯精囊入口、幫助精子進入貯精囊的作用。
研究發現,如果去除掉精漿只留下精子進行人工授精,那么即使將精子注入雌鵪鶉的生殖道內,精子也無法進入貯精囊,幾乎無法受精。但是,如事先向雌鵪鶉的生殖道內注入前列腺素F2α,去除精漿只留精子也能進入貯精囊并實現受精。
研究小組指出,與哺乳動物不同,鳥類的人工授精技術仍處于開發階段,由于冷凍保存的鳥類精子的受精能力會大幅下降,因此在人工授精時添加前列腺素F2α,就有可能提高冷凍保存精子的受精率,有助于人工繁殖瀕危鳥類。(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鳥類 受精 繁殖 瀕危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