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發改委回應“7萬億”:與“4萬億”有本質區別
新京報訊 (記者金彧)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國務院已批準300個2015年開工的基建項目,投資超7萬億元人民幣。昨日,發改委表示,不知道這個數據怎么計算出來的,可能是外媒記者估算的,事實上,總投資根本無法統計,這也與之前的4萬億有著本質區別。
發改委:不是新增財政投入
昨日,發改委就投資項目核準制度改革的有關問題舉行發布會。會上,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表示,總投資數字根本無法統計,因為有的項目已開工,有的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不同地方、不同地形條件,建設成本不同,在沒有完全分解到具體項目的情況下,這個總投資是計算不出來的。
羅國三表示,講總投資沒有意義,而且它跟2008年的4萬億有本質上的差異。關鍵一點,這不是新增的、大量的財政投入來強刺激,而是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投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
林毅夫:中國有足夠資源支持投資增長
進入“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該靠什么驅動增長?當地時間1月7日,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林毅夫在美國紐約表示,未來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增長,仍需主要依靠投資驅動。
林毅夫預計,未來15-20年,中國經濟仍然具有8%的增長潛力。林毅夫說,中國擁有足夠資源支持投資進一步增長,這恰恰是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具備的。
“投資驅動論”存在爭議
對于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林毅夫近年來多次強調“投資驅動論”,對此部分學者持反對意見。例如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曾多次撰文,反對林毅夫的觀點。劉勝軍認為,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是提升消費,過度依賴投資,不僅導致了產能過剩的危機,也是導致收入分配失衡、環境污染、腐敗和尋租的重要原因。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此前曾表示,宏觀經濟每次出現問題,慣常的辦法是采用所謂中國模式,也就是政府動員資源海量投入去救市,實際上這是飲鴆止渴的辦法。
編輯:羅韋
關鍵詞:發改委 投資 林毅夫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