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從周口到沛縣,強制平墳何時休
對于那些一度造成極大社會負面影響的平墳事件,有必要對地方政府及其官員進行嚴肅問責。至少,也應該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說法,該道歉道歉,該問責問責。不能想平墳就平墳,平完就算了。
江蘇徐州沛縣近日掀起平墳風波。根據當地政府要求,對田內和鐵路、公路兩側目光所及范圍內的墳墓,“11月15日前自行清理整治,15日至20日集中清理完畢,逾期清理不到位的由村委會就地平毀。”有村民表示,宣傳車到處廣播,限期不平墳就要挖,“沒辦法,我把爺爺、奶奶、母親和叔叔的4個墳平掉了”(《南方都市報》12月20日)。
從報道細節看,眼下沛縣這場平墳運動似乎要溫和一些,沒有“領導帶頭平墳”,也沒有“激烈行動”,算不上“轟轟隆隆”。不過,表面溫和的背后,卻依然可見強硬的、不容置疑的行政命令。自行清理、集中清理、就地平毀……無論是時間節點的設計,還是平墳節奏的把握,均精準而冰冷,村民們不可能有其他的任何自主選擇。
盡管當地官方一再強調,“本著自愿平墳原則,不強制平墳”,然而,語詞的平靜難掩現實的波濤洶涌。從“自愿”到“強制”,之間其實并無嚴格、明晰的界線。民眾含淚平掉祖墳的行動本身,就是對所謂自愿原則的大嘲諷。此前,河南周口平墳運動已經在輿論質疑聲中擱淺;而現在,江蘇沛縣卻又逆勢而上,頂風平墳,這不免讓人疑惑,官員為何如此熱衷平墳?
到目前為止,土地復耕仍是平墳最具實際功效、也最為堂皇的說辭。只是,這樣的說法很難讓人信服。一方面,當地政府主導的“公益性墓地”如何確保公益?會不會演變為某種新的產業鏈條?另一方面,平掉墳頭之后究竟能夠節約多少耕地,且節約出來的這些耕地會不會成為當地工業用地的指標,仍然存疑。用村民的話說就是,與其平墳,不如開發商少占用土地。
其實,政令高壓下的平墳,暴露出來的依然是基層權力的恣肆與隨意。盡管新的《殯葬管理條例》要求2013年起民政部門不能強制平墳,但地方政府在具體執行中,則往往有符合自身利益的解讀。不讓強制平墳?好,那就動用宣傳車、大喇叭等各種宣傳力量,打“攻堅戰”,形成高壓態勢,強制民眾“自愿”平墳。
特別是,在這種自上而下的平墳運動中,往往只見變本加厲,花樣迭出,被動接受,強制執行,而鮮有對法律的敬畏,對民意的回饋,對傳統的尊重,更不要說官方與民間兩種輿論的良性互動了。
當初,周口市民政部門負責人在回應民意質疑時,只是強調“主流媒體認可”,調查數據顯示民眾普遍支持平墳,而現實情形卻是,那些進入主流媒體視野的民意與數據,不過是權力主導乃至修正過的民意與數據罷了。這種評價的割裂在傷害民眾感情的同時,也使得基層權力愈發不羈。
沛縣再現平墳運動也表明,對于那些一度造成極大社會負面影響的公共事件,有必要對地方政府及其官員進行嚴肅問責。至少,也應該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說法,該道歉道歉,該問責問責。不能想平墳就平墳,平完就算了。這樣,也可杜絕后面的效仿者,真正踐行依法治國的理念,引導地方政府與官員依法行政。
編輯:曾珂
關鍵詞:強制平墳 江蘇沛縣掀起平墳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