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發改委價格司人去樓空 涉事者幾乎均曾掌醫藥權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在反腐風暴中幾乎“人去樓空”。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藥價機制的形成是目前達成的主要共識,包括:市場決定價格、政府間接引導、支付約束費用。
價格司遭“重創” 醫藥改革仍將推進
倘若真是醫藥領域的腐敗,價格司涉及的問題可能會在進醫保名單、藥品單獨定價以及價格審批過程中的違規操作等方面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在反腐風暴中幾乎“人去樓空”。被帶走的5名涉事人幾乎均曾掌管醫藥審批大權,他們是否卷入醫藥腐敗漩渦成了近日外界猜測的焦點。
接近官方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價格改革在今年年初就被確定為發改委年度工作的重要內容,而藥品價格改革又是重要方向。“相關工作仍在推進,不會因為個別人事變動有大的變化。”他同時表示,根據部署安排,年內(以政府工作年度為準)醫藥價改一定會有所動作,但具體方案和推出時間目前還未最終敲定。
進不進醫保銷量相差幾十倍
8月下旬至今,被帶走調查的價格司官員增至5名,包括原司長曹長慶、副巡視員郭劍英、剛接替曹長慶擔任司長的劉振秋,以及兩名副司長周望軍和李才華。涉事人幾乎均曾掌管醫藥大權。
一家醫藥公司負責政府事務的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倘若真是醫藥領域的腐敗,價格司涉及的問題可能會在進醫保名單、藥品單獨定價以及價格審批過程中的違規操作等方面。
“進了醫保、能單獨定價的藥,比其他同類藥的銷量會高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上述工作人員稱,新藥上市后,打通政府環節獲得進醫保名單的機會,對藥品間的競爭至關重要,這些手續又都與價格司有關。
該工作人員舉例說,如果進了醫保,兩款同類藥都賣80元,患者肯定會買醫保名單中的藥,因為可以報銷。很快,兩款藥物的銷售額會拉開很大的差距。因此,劃定哪款藥物能進醫保名單時,或許會涉及一些問題。
此前,“進醫保前后藥物會突擊漲價”這一情況被媒體曝光,外界有人猜測,倘若價格司涉及醫保相關的醫藥腐敗,或許與此有關。但上述工作人員對此持否定看法。
“藥物在正式進醫保之前是自我定價。”該工作人員稱,新藥生產后的定價等信息會在國家相關部門備案,而由于未進醫保的藥物不易被患者選用,在藥店等渠道銷售時,企業會將價格壓得比備案時的價格低。等進醫保時,預測自己不會再處于宣傳上的劣勢,企業會再將價格上調。
“這屬于合理漲價,是市場規律的一種。”該工作人員稱,在藥物進醫保時,政府還會對價格進行公示。倘若有人覺得該藥物的價格與此前差異過大,可以舉報后重新定價。而此次多名官員被帶走,應該不太可能是因為進醫保時藥物的突擊漲價問題。
藥企猛攻定價和審批環節
此前,發改委官方人士曾向本報表示,在歷年全國共查處的價格違法案件中,醫藥價格違規問題總是最多的,違規加價、設立新名目收費、壟斷等行為也較為集中。
“藥品是被動消費的商品,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靠著市場調節。”前述人士稱,當前政府管控和市場本身都存在缺陷,在二者的作用下,各環節都被扭曲,藥品缺乏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造成藥價反映不了藥品本身的成本和功效等扭曲現象。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中國的藥品價格一部分由政府管理,一部分由市場調節。《價格法》、《藥品管理法》規定:政府對藥品實行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管理方式。目前,納入政府價格管理的藥品3000種,約占市場流通藥品數量的25%,市場銷售份額的70%,另一種提法就是納入政府價格管理的藥品有2000種(中央1500、地方500)。
另一方面,我國藥品實行統一定價和單獨定價幾種不同的方式。單獨定價是為了鼓勵企業研發優質藥,比如某種藥品的安全性和療效明顯優于其他企業的同類藥物,就可以申請單獨定價。“這種單獨定價有時候會被鉆空子。”上述工作人員稱,外企的“原研藥”(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物)單獨定價就一直被業界視為超國民待遇。
此前,外國藥企葛蘭素史克受賄事件引起全球關注。新華社報道稱,以葛蘭素史克的知名藥品賀普丁為例,在中國的出廠價是142元,而在韓國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國不到30元。而根據多名涉事前高管供述,人們發現,巨額的賄賂成本是其高昂定價的部分原因。
“這種定價根本就是不公平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除了外企的“原研藥”可以單獨定價的情況外,此前的藥企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不少中國藥企的藥品也在為爭取單獨定價的政策而費盡心機。這一領域仍然涉及到發改委價格司的工作。此外,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另外容易出現違規操作的環節可能是價格審批過程。
醫藥價改將走向何處
“從本質上講,要構建一個健康的市場機制。”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司原司長李鐳近期公開表示,要開展藥品基準價格管理改革試點,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這既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有益嘗試,也是保留政府必要管理又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有益探索。
包括藥商在內的多界別人士對本報強調,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并存,不能一味強調“放”。但政府管控力量要逐漸減少、弱化,市場力量要不斷加強。政府主要通過規則管理保持市場平穩運行。
從官方釋放的信號來看,發改委今年陸續放開低價藥價格以試水藥價改革、放開醫療服務價格以及內部討論放開OTC價格等,擬將價格放手于市場。前述人士對本報稱,目前看來,藥價可能是最先實現突破的領域。和過去不同,發改委將在這輪改革中轉變管理思路。
其中,“基準價模式”是官方解讀最多的方向。所謂基準價模式,即通過對藥品實施定額醫保支付,患者選擇不同價格的藥品,超額部分由患者自付,藥企主動開展價格競爭,形成更為合理的藥價。剛落馬的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多次宣講這一模式,認為這是間接引導市場價格的有效手段。
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藥價機制的形成是目前達成的主要共識,包括:市場決定價格、政府間接引導、支付約束費用。在這一過程中,有機構建議要以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為突破口,定價、招標、報銷等環節改革聯動。
值得注意的是,醫藥價改也存在諸多行政體制上的阻礙,如何盡快實現多部門的“一攬子”改革是重點。一名智囊機構的政策研究人士昨日也向本報透露,就部委之間,部委內部對醫藥價改也存在很多爭議,推進非常困難。“去年一季度就開始征求過新一輪的藥價改革意見,但進展非常緩慢。”
編輯:曾珂
關鍵詞:發改委價格司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