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反壟斷成中國市場管理"新常態" 30天開18億罰單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官方11日公布了對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克萊斯勒公司以及多家汽車經銷商實施壟斷的處罰結果。從8月20日至今30天左右的時間里,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先后披露汽車零部件、浙江保險行業、水泥企業等多個反壟斷案件,開出罰單累計金額達17.7億元(人民幣,下同)。
伴隨著執法機構密集亮劍,坊間既有為中國反壟斷迎頭趕上,著力護航競爭的叫好聲,也有對反壟斷執法向和民生相關領域延伸的期盼,還有對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質疑。
特別是奔馳、奧迪等多家知名外企卷入反壟斷“風暴”的局面,更是讓一些外企擔心,中國反壟斷是為了保護民族企業的選擇性執法。
中國官方近日密集出手派發“定心丸”。國務院副總理汪洋9月8日在廈門舉行的第18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表示,“中國發展了,資金充裕了,但我們絕不會因此忽視外資的作用,更不會排斥外資企業”。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日在夏季達沃斯的會場上透露,反壟斷調查所涉及的企業,外國企業只占10%。他強調,中國反壟斷不針對特定企業,不搞選擇性執法。“中國的大門打開了,會越來越大,絕不會關上”。
就在今天,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總局這三家反壟斷執法機構更是“破例”聯席召開媒體吹風會。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會議上強調中國反壟斷不帶有色眼鏡,“老百姓舉報誰,我們就查誰”。
從國家領導到執法機構,中國官方之所以密集為反壟斷背書,除打消外資疑慮,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反壟斷執法已逐漸從曾經的“突發新聞”演變成中國官方管理市場的常態工作。
帶來上述變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在強調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背景下,發揮價格的作用,“指揮”資源以更合理的方式配置成為改革的重要目標。
有基于此,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官方在多個領域放棄行政定價權,將相關價格交由市場決定。
從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到鐵路貨運試點市場定價,從種子、桑蠶繭等工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到房地產咨詢、專利代理等服務價格,僅2014年上半年,官方就已先后放開26項商品和服務價格。
而除了“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理解,‘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就是要通過競爭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與之相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應有之義,就是政府要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為市場機制作用得以正常發揮保駕護航”。
許昆林此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無法保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一方面,市場本身存在壟斷、信息不對稱等市場失靈。經營者往往會傾向于利用甚至放大這些缺陷,破壞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主體的發育還不成熟,經營者依法開展公平競爭的意識還未完全建立。
因此,許昆林認為,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障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而從已披露的案件來看,無論是外資還是國內企業,之所以遭到處罰,均是因為其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
在液晶面板反壟斷案件披露后,一位國內知名彩電廠商負責人曾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外企說怎么漲價就怎么漲。“你不接受,他就停止供貨,此前簽的備忘錄根本沒有作用”。而在日前披露的日本汽車配件生產商壟斷案中,部分企業的壟斷行為更是持續了十年之久。
因此,不難發現,在中國政府角色轉變的大趨勢下,反壟斷執法已成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一項“基礎工程”,反壟斷執法的常態化也將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是國內外企業都必須適應的“新常態”。(完)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反壟斷30天開18億罰單 一汽大眾反壟斷罰單 克萊斯勒反壟斷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