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各地開發區權力集中致腐敗多發 涉地涉房成重災區
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各種開發區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記者近期在海南、湖北、安徽等地采訪時發現,一些地方的開發區由于權力集中,缺乏有效監督,腐敗案件時有發生。
涉地涉房成“重災區”
海南省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工委原書記盧勇,在土地使用性質變更、房地產項目容積率調整、審批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等事項中,多次收受開發商聶仲根的賄賂,前不久被海南省紀委“雙開”,案件已移送司法機關。
記者從海南省紀委了解到,盧勇為聶仲根的違法行為大開方便之門。在其未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證、人防建設審批、招投標手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和房屋預售許可證,也未取得圖紙審查合格證的情況下,就擅自開工建設和預售房屋,而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的國土、城建、稅務等諸多監管部門對開發商的違法行為也“熟視無睹”。
不僅海南,湖北、安徽等地近年來也查處不少開發區腐敗案件,如2000年以來,湖北省累計查處開發區科級以上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215件,其中縣處級61人、地廳級7人。在這些腐敗案中,“一把手”違規違紀問題居高不下。據湖北省紀委介紹,全省查處215件開發區科級以上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中,“一把手”案件占45.1%。
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與其他區域相比,開發區優惠政策多、工程項目多、自由裁量權大,相關腐敗案件呈現高發頻發態勢。
征地拆遷、安置分配領域成開發區腐敗“重災區”。安徽省合肥高新區檢察院負責合肥高新區、合肥經開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檢察工作。該院負責人告訴記者,轄區貪腐案件高發。如合肥高新區雙墩村原村委會主任湯大華,多次向高新區管委會拆遷安置中心原主任韓英群、農村工作局原副局長戚大忠行賄,以他人名義侵占拆遷安置房390平方米、受賄39萬元。
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等領域,也是開發區腐敗的高發點。采訪中記者獲悉,有的開發區干部為搶時機、搶項目、搶開工,不按政策、制度和程序辦事,違反規定“開綠燈”的現象時有發生。
監督薄弱難震懾
關于開發區腐敗案件高發的原因,海南省二中院法官伍柄霖認為,開發區的土地資源豐富,“權力尋租”的空間比較大。與此同時,開發區集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權于一身,監督制約機制和監管制度往往又很難跟上。
同時一些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海南省中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孝民說,現行土地管理法規中有些實施細則不夠完備。如在處理具體的土地事務中,一些開發區的決策人員、經辦人員對土地的出讓、定價,擁有很大的自主決定權,給權力尋租留下余地。
監督力量薄弱,也是開發區腐敗案高發頻發的一大原因。據安徽省一些開發區干部介紹,在開發區建設的初期,管委會采用的是“大部制”,機構少、人員少。隨著開發區內工業化、城鎮化規模的不斷擴大,開發區管委會承擔的職責已基本上和縣區政府接近,但紀檢、監察、檢察、審計等監管部門力量薄弱的弊端凸顯。如合肥高新區檢察院反貪局僅有3名工作人員,為了辦理一些案件只能請上級院、兄弟院抽調力量組成專案組,即便是這樣,過去兩年該局共查處腐敗案件23件。
一些基層紀檢干部介紹說,當前對反腐工作的考核偏重于級別與案值,對查處開發區存在的一些征地拆遷和安置腐敗問題力度不夠。“征地拆遷和安置腐敗問題就發生在群眾身邊,直接事關群眾利益,但涉及人員多、取證復雜、貪腐人員級別低、單個案件數額小,在辦案人員的業績考核中體現不明顯。”安徽省紀委一名干部說。
扎牢制度的籬笆
為遏制開發區腐敗案件高發頻發態勢,基層干部建議,從制度上進一步強化對開發區土地利用的監督與保護。強化權力制衡已成當務之急。海南省人民檢察院一位檢察官認為,要限制開發區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特別是要限制一些所謂“高配”的“一把手”權限,落腳點還在于盡快建立一個完善的相對獨立的監督體系,加強監督力量,強化對開發區“一把手”的權力約束與制衡。
湖北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應完善班子內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行重大事項決策“一把手”末位表態制和票決制。實行決策咨詢制度,重大事項決策前要開展專家論證、聽證、決策評估和公示等工作。完善招商引資管理、工程建設管理、土地管理等制度,堵塞滋生腐敗的漏洞。同時轉變對開發區工作考核過于偏重經濟指標的問題,引導開發區科學和諧發展。
專家認為,還要強化教育監督,應加強對重要政策措施、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開發區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集中教育、廉政談話等制度,以及相關部門參加的查辦案件聯席會議制度、案件線索移交制度,形成辦案合力。(記者 姜剛 徐海濤 傅勇濤 李鵬翔)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開發區權力集中 腐敗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