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白家堡子慘案”:一個局部抗戰地的撫今追昔

2015年07月06日 19:12 | 作者:謝良 高楠 孫仁斌|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原標題:“白家堡子慘案”:一個局部抗戰地的撫今追昔

  新華網沈陽7月6日電(記者謝良、高楠、孫仁斌)滿目青翠,層巒疊嶂。這里是楊靖宇將軍率領的東北人民革命軍根據地之一,也是日寇制造駭人聽聞的“白家堡子慘案”發生地。撫今追昔,繼往開來。吉林通化興林鎮,抗聯精神的傳承正在這個東北小鎮開枝散葉。

  “白家堡子慘案”讓興林鎮群眾痛徹心扉。

  1936年7月,抗聯一部在白家堡子一帶的山林埋伏,擊斃11個日軍。3天后,惱羞成怒的日寇調集通化、柳河等地日本守備隊100余人及偽軍一個營,對412名手無寸鐵的百姓血腥屠殺,放火毀村,制造了駭人聽聞的“白家堡子慘案”。

  慘案現場只有3人僥幸逃生。幸存者李忠昌一家五口被殺,他被日本兵用刺刀捅了后背兩刀,另一刀捅穿了胳膊上臂。

  412位鄉親的尸骨合葬在興林鎮大荒溝村東山腳下,1965年通化縣政府為死難者修建了紀念碑。

  李忠昌從此舉家遷至遇難者紀念碑前,為死去的鄉親守護安寧。直至1982年去世,為參觀者義務講解17年,揭露那段悲慘的歷史。

  他的女兒李世花說,父親經常講訴這一段歷史,講一次哭一次。老人說,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

  歷史真相不容抹殺。興林鎮黨委書記韓繼忠說:“誰不愿反思暴行,誰將來就可能會重蹈覆轍。”

  河里地區山高林密,日偽軍力量薄弱,是抗聯休整的好地方。興林鎮作為抗聯的“家”屢屢被提起。

  吉林省通化市委黨校副校長楊文珠說,大荒溝(今興林鎮)地處當時的金川、柳河、臨江、通化縣四縣交界,是“三不管”地帶,也是河里根據地的“心臟”。

  1934年4月,楊靖宇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從磐石進入通化境內開展抗日武裝斗爭,創建了河里根據地。

  “印章在大荒溝發現,是楊靖宇將軍帶領抗聯部隊在那里戰斗過的明證。”興林鎮曲柳川村村民柳明章說。

  這枚楊靖宇印章現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現今一共發現兩枚楊靖宇印章,另一枚收藏在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1967年夏季,柳明章和同村的張元沖在大荒溝鏟地,發現一個銅物件,清洗后,他借來印泥,在紙上卡了下。“楊靖宇印”四個大字清晰可見。

  興林鎮副鎮長田曉偉介紹,當年抗聯在這里設有司令部、修械所、醫院等,其中,興林鎮曲柳川村的修械所,曾有幾十人為抗日隊伍修理槍支、配制零件、制造彈藥……

  1936年7月7日,著名的“河里會議”在興林鎮孟家村召開,會議組建的中共南滿省委是中國共產黨在吉林省的第一個省級領導組織,組成了第一路軍,后來成為黨在東北領導的抗日部隊中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

  在興林鎮,有一處“河里抗戰紀念館”,吸引著各地干部群眾前來參觀,再訪抗聯路,緬懷抗聯英烈。

  上個世紀30年代中期,年近50歲的劉義家住在興林鎮曲柳川村,作為地下交通員,曾為楊靖宇將軍和抗聯部隊送過情報。

  1968年,老人臨終前將兒子劉天祥等親人叫到身邊說,“無論啥時候也不能忘了抗聯戰士”。兩年前,劉天祥臨終前又囑咐兒子劉福說,“不要忘了爺爺的話,不要忘了抗聯戰士,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為了完成爺爺和父親臨終的遺愿,劉福從2013年開始投資近千萬建起了“河里抗日根據地展館”,教育后人牢記那段崢嶸歲月,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白家堡子慘案 局部抗戰地 抗聯精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 亚洲一本在线AⅤ |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