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澳門:我不是MACAU,我為“一國兩制”代言
編者按: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借為名,強行租占澳門,并于1887年與清政府先后簽訂了《中葡里斯本草約》、《和好通商條約》非法奪取澳門。1999年12月20日零時澳門正式回歸祖國。2014年12月20即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的15周年紀念日。15年來,“一國兩制”在澳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澳門這一南海明珠煥發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
一、 MACAU不是我真姓
(一)何來Macau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蠔的繁體字為"蠔")。后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
澳門媽祖閣
澳門的名字源于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天后,又名媽祖。根據傳說,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媽祖。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二)被迫割讓
1. 早期租地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開始在澳門進行貿易和修建洋房居住。1583年,在澳門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經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門議事會進行葡萄牙社區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兩白銀予明政府與其后的清政府為地租。
玫瑰圣母堂
2. 變相強租
①1623年,葡萄牙任命馬士加路也為澳督,并正式到澳門就職。由于最初只負責澳門防務,澳督官邸亦設于大炮臺。
②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后,葡萄牙派代表與清朝欽差大臣愛新覺羅耆英談判,要求豁免地租銀,并由葡萄牙軍隊駐防澳門半島。清政府斷然拒絕葡萄牙的要求,但維持澳門回歸已給予葡萄牙的各樣優待。
③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除容許外國商船停泊進行貿易活動外,更拒絕向清朝政府繳納地租銀。
④1846年4月澳督亞馬留上任后,隨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統治政策。5月,亞馬留單方面宣布對澳門華籍居民征收地租、人頭稅和不動產稅,把只對葡萄牙居民實行的統治權,擴大到華籍居民。1849年開始,亞馬留悍然將清朝官員趕出澳門和搗毀清朝海關,并停止向清政府繳納地租銀。
1849年3月5日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在澳門
3. 割地條約
①1862年葡萄牙曾與清政府草簽《中葡和好貿易條約》,欲將澳門地區轉為葡萄牙之屬地,但被發現而告終。
②1886年(光緒12年),葡萄牙與英國代表藉鴉片緝私征稅的合作與清政府談判。
③1887年,清政府與葡萄牙先后簽訂了《中葡里斯本草約》、《和好通商條約》,條約列明:“由中國堅準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不過為避免主權徹底喪失,清政府保留了將澳門讓與他國的權利,葡萄牙若想將澳門讓與他國,必須經過中國同意。
二、 叫我一聲“澳門”
(一)聯大決議
自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合法席位后,便開始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采取外交行動。同年11月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決議案,將香港和澳門于殖民地名單剔除,此舉為中國和平解決香港與澳門的主權問題制造了有利的背景條件。
中國在聯合國恢復合法席位
(二)中葡建交
①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一批中下級軍官所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將持續執政42年的極右政權推翻,新政府開始民主化進程。當時的葡萄牙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領土。1975年12月31日,葡萄牙將最后一批駐澳門軍隊撤離。
②1976年,葡萄牙總統安東尼奧·拉馬略·埃亞內斯(António Ramalho Eanes)出席聯合國大會,與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談及中葡建交與澳門問題之事宜。
③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臺灣當局斷絕邦交,2月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交換《建交公報》。中葡雙方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至于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至此,葡萄牙的改變與行動為中葡關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中英聲明的推動
①中葡正式建交后,兩國官員開始頻繁互訪。1980年3月,澳門總督伊芝迪應北京政府邀請進行訪問。而中國亦曾派出不少官員(如:任仲夷、習仲勛)造訪澳門。
②198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先念訪問葡萄牙,與葡萄牙總統埃亞內斯會面就澳門問題交換意見。
③1985年5月葡萄牙總統訪問中國,與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會晤,同表友好地解決澳門問題。
④當時在更為復雜的香港主權問題上,中國與英國已達成多項共識,包括《中英聯合聲明》的草案。中葡關系亦穩定發展,談判解決澳門問題的條件與時機日漸成熟。
(四)中葡談判
1986年5月20日,中國與葡萄牙政府正式發布新聞公報,宣布6月30日在北京展開澳門問題的談判,解決澳門問題。四輪會談全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
1. 第一輪會談(1986年6月30日-7月1日)
1986年6月30日,中葡雙方代表在北京舉行了解決澳門問題的首輪會談
第一輪會談開始時,中國代表已建議會談總議程:(1)中國政府對澳門行使主權的有關問題; (2)中國對澳門行使主權后的安排;(3)過渡時期的安排。其次,中國代表提交了《中葡聯合聲明》草案的中、葡、英文版本,并對此作出簡要的說明解釋。葡萄牙代表同意中國代表提出之總議程并按之討論。
2. 第二輪會談(1986年9月9日-10日)
第二輪會談時,中國代表提交《中葡聯合聲明》的附件,并作出相關說明。葡萄牙代表團表示需要對全部文件進行深入研究后,才能作出全面的評論,故提議在第三輪會談上才作出全面評論。最后, 雙方就第三輪會談的時間、第三輪會談后成立工作小組的時間和中國代表團長周南在11月訪問葡萄牙之新聞公報細節等進行了磋商,取得了廣泛的一致。
3. 第三輪會談(1986年10月21日-22日)
直到第三輪會談,葡萄牙代表終于評論首兩輪會談中國代表團所提交的文件,并將中國的意見分為“同意、接受的”、“需要作出適當修改和補充的”和“需要進一步弄清一些概念的確切內容和含義后才能做出評論的”。中國代表隨即贊許葡萄牙代表的積極回應,并就葡萄牙代表所提及的一些擬修改的問題進行磋商。雙方就設立工作小組的細節進行具體討論和將所提出的全部協議文件草案。最后,雙方同意工作小組在周南訪問葡萄牙后便開始工作。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國務會議經過4個多小時的討論后,同意1999年將澳門治權交還中國。
4. 第四輪會談(1988年3月18日-23日)
第四輪會談中,中葡雙方代表團共同表示不希望再遇到重大障礙,并期望是次會談為 澳門回歸澳門問題之最后一次談判回合。由于雙方的誠意,即使在澳門葡裔人士擁有雙重國籍和保護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仍有分歧,但都給雙方尊重態度和相互讓步解決了。最終,中方容許澳門葡裔澳門人士自行選擇國籍(即中國籍或維持葡萄牙國籍),而中方亦尊重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
經過四輪會談后,雙方聯合發表新聞公報,宣布兩國已就澳門問題達成協議,并將于3月26日在北京舉行草簽聯合聲明的儀式,儀式由兩國的政府代表團團長進行草簽。
中葡澳門問題聯合聲明正式簽署
1987年4月13日,中國總理和葡萄牙總理分別代表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1987年,中葡兩國各在各自政府內取得《中葡聯合聲明》的批準。中葡兩國政府終于在1988年1月15日互換批準書,《中葡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
(五)回歸祖國
中葡兩國政府由1987年4月13日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至199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移交期間的十多年,被稱為過渡期。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此標志著澳門進入了過渡期的后半段(或稱后過渡期)。在整段過渡期內,澳葡政府在中方的督促下,采取了三大措施,確保澳門政權順利交接,包括中文合法化、公務員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合稱“三化”。
1999年12月20日零時,澳門回歸中國交接儀式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后,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三、 “一國兩制”繁榮澳門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開啟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15年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帶領全澳居民團結奮斗,不懈進取,特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居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保持總體和諧穩定,“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數字上的繁榮
回歸15年來是澳門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從1999年到201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由502.7億澳門元(下同)增至4134.7億元,增長了7.2倍,年均增長16.2%;財政收入由169.4億元增至1759.5億元,增長9.4倍,年均增長18.2%;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增長4.8倍,位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
(二)政治上的繁榮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澳門特首崔世安頒任命令
澳門回歸后,澳門同胞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與全國人民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與榮耀。回歸后,按照澳門基本法的規定,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由特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特區的主要官員由行政長官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回歸前很少有華人擔任政府官員、司法官等,如今這些崗位大多數已由澳門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根據國家法律規定,澳門居民中還選舉產生12名全國人大代表,并有418名澳門社會各階層各界別代表人士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內地副省級城市以上的政協委員,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三)事業上的繁榮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
澳門回歸以來,特區自身優勢得到積極發揮,在國家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持續發展。澳門回歸后,保持原有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特區保持自由港地位,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資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實行獨立的稅收制度,保持財政獨立,并可根據整體利益自行制定旅游娛樂業的政策。特區因經濟發展需要,實行博彩業適度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政府財力和社會財富快速增加。特區政府加大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讓全體澳門居民分享發展成果,居民生活不斷改善。從2007年起,特區免費義務教育由9年擴大到從幼稚園到高中的15年;政府建立和完善醫療制度、對澳門居民實行免費醫療,完善雙層式社保制度,調升敬老金養老金和現金分享計劃標準,對弱勢群體提供經濟援助金、豁免社屋租金、減免職業稅,并對中小企業減免稅賦。回歸后,澳門居民整體健康水平迅速提升,人均壽命達到84.41歲(2011年統計),居世界第二位。
(四)法律上的繁榮
澳門同胞舉辦國慶活動
回歸以來,澳門基本法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有力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了特區的繁榮穩定。中央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認真行使對特區防務、外交事務的管理權和對特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的人事任命權、特區法律的備案權、以及對基本法的解釋權等,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幫助特區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特區自覺履行基本法規定的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責任和義務,在廣泛吸收社會意見、凝聚各界共識的基礎上,2009年完成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工作,制定了《維護國家安全法》,填補了澳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空白;2012年穩妥處理澳門政制發展問題,增加了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民主成分,明確了澳門特區政制發展方向。澳門特區將維護居民的基本權利、保障居民所享有的言論、新聞、出版、結社、集會、游行、示威自由與澳門居民履行基本法所規定的義務結合起來、與特區發展的整體利益結合起來,倡導愛國愛澳、守望相助、包容和諧、奮發進取的傳統美德,旗幟鮮明地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澳門事務,營造了有利于特區穩定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編輯:羅韋
關鍵詞:澳門 葡萄牙 我為“一國兩制”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