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你言我語
學生假期出國游攀比成風
考驗錢袋子和教育理念 家長更應以身作則
最近,北京市的梅先生非常郁悶:新學期開學還沒有幾天,兒子卻跟自己鬧了好幾天別扭了。
這次的別扭源自開學第一天,老師讓同學們交上記錄假期生活的自制“小報”,并進行交流。結果,梅先生兒子同組的7名同學有6個都記錄了自己 在國外的旅行,只有梅先生的兒子記錄的是自己在東北農村老家的假期生活。梅先生的兒子覺得非常沒有面子,回到家就嚷嚷著也要出國。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重視視野的開拓,不少家長會利用假期帶孩子出門旅行,有些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家長甚至會帶孩子到國外旅行。
就是這樣一件量力而行的事情,卻給不少家長帶來了壓力:當自己的孩子提出也要跟別的同學一樣去香港看海洋館、去泰國看小魚、去美國游迪斯尼時,考驗的不僅是家里的錢袋子,還有家長的教育理念。
為了省錢只能“窮玩”
余先生也有與梅先生相似的苦惱。
余先生的女兒剛上學時,會時不時地跟父母聊聊自己哪個同學去了香港迪斯尼,“我們能從她的眼神中看出羨慕,但是,說說也就過去了。”余先生 說。但是,自從孩子進入三年級后,余先生夫婦明顯能感到女兒內心的那種焦慮。這個寒假前,女兒委屈地告訴余先生,自己的幾個好朋友有的去過泰國、有的去過 日本、有的去過美國,她們湊在一起會說一些自己在國外的經歷,也會互送來自國外的禮物,“我不能跟她們一起聊,也不能跟她們互換禮物,她們已經不怎么理我 了。”女兒說。
余先生沒想到事情能有這么嚴重,不得不考慮帶女兒出國的問題。
不過,余先生和妻子都是普通工薪階層,妻子父母住在河北農村,而且身體不好。對余先生來說,一下子拿出幾萬元出國旅行確實有不小的困難。
但是,想到女兒委屈的眼神,余先生還是決定利用寒假帶女兒走出國門。
因為幾個好朋友都已經去過泰國的海灘,女兒特別希望能去個“更好的”,所以,馬爾代夫成為余先生一家這次的目的地。為了能更節省費用,余先 生用大半個月的時間泡在網上,設計出了斯里蘭卡轉道馬爾代夫的線路,旅行箱里也裝上了各種方便食品。十幾天里,余先生一家三口經常大包小包地從一個城市趕 往另一城市,為了節省住宿費,他們訂了很多段夜里航行的“紅眼航班”。
最終,余先生終于以低于其他人將近一半的費用完成了旅行。但是,女兒的感受似乎并不美妙,因為總是擔心多花錢,女兒的心里也跟著緊張。結果,女兒不僅玩得不放松,很多當地的風土人情也沒能真正體會。
另辟蹊徑艱苦游
并不是所有家長都像余先生那樣硬著頭皮應戰。
祁先生自知沒有能力每個假期都帶孩子出國旅游,他就反其道行之,把目光投向了國內最為艱苦的地方。去年暑假,他備上了帳篷和睡袋開車帶著兒 子進入青藏高原。他們沒去那些著名的風景區,而是沿著青藏公路一路開下去,餓了就到附近的村鎮找吃的,累了就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搭帳篷。有一次到了一個汽車 開不過去的地方,他們就租了兩頭牦牛轉了大半天。
10天下來,兒子看到了很多平時極少能看到的風景,也經歷了很多不同的風土人情,并且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難。“兒子一下子長大了好幾歲,以前身上的很多壞習慣都不見了。”祁先生說。
祁先生的兒子最初也嚷嚷著要出國,他們夫妻兩人愁壞了。從兒子上學起,為了溝通方便,祁先生夫婦加入了幾個家長QQ群。自從兒子嚷嚷著要出國后,他們又加入了一個旅行社的群,結果在這個群里遇見好幾個兒子同班同學的家長,大家交流的都是出國游的信息。
后來祁先生報團帶著兒子去了泰國的普吉島,“假期里普吉島到處都是人,而且中國人占絕大多數。”祁先生說,花了這么多錢既沒有享受到清靜的海灘,也沒有太多機會感受當地的文化,走到哪里遇到的大多都是自己的同胞,“不值得!”
所以,祁先生決定改變策略。下一個假期他仍然準備帶兒子國內艱苦游,他鎖定的目標是貴州。
攀比讓孩子的物質欲望越發膨脹
在不少國家,父母從小就會培養孩子的自立和感恩意識。即便是假期旅游,孩子們也會通過一些途徑和手段,用他們力所能及的付出,來換取父母的贈予。
但是,在中國,為孩子付出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父母對孩子愛的一種表現。而太過容易的獲得會使孩子不懂得珍惜,并且在不斷地與周圍人比較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物質欲望在不斷膨脹。
田先生的女兒在北京市朝陽區一所不錯的學校讀高中,由于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田先生夫婦對女兒非常寵愛,有求必應。
小時候,女兒總跟別的同學比文具:同學有了新穎的鉛筆,她也一定要讓父母買給她。后來女兒總跟學生比衣服、鞋子,不是名牌就絕對不穿。
田先生也覺得女兒的這種心態不好,但是,看著女兒學習那么辛苦也不太忍心批評她。
女兒上了高中后,田先生有了難以招架的感覺,因為女兒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大、價值越來越高。
10年前,田先生依照自己的經濟實力買了一輛富康車,接送女兒上下學。后來,女兒總是離學校老遠就會下車,再后來,女兒干脆不讓田先生送了。在田先生的再三追問下,女兒說:“人家都開寶馬,你用這車接送,太給我丟人了!”
為了保證女兒每天準時趕到學校,很好地完成高中的學習,田先生經過再三考慮把富康車換成了一輛將近30萬元的新車。
經過這一輪的較量,田先生感到不能再這樣由著女兒任性了,但似乎已經晚了。換車事件沒過多久,女兒說什么也要搬家。
田先生買的房子在北京最大的一片經濟適用房社區中,雖然離市區稍有些遠,但是,交通非常方便,而且150平方米的面積讓一家三口住得很舒服。不過,女兒對這些并不滿意,“人家只要一聽我家住哪里,就知道我們買的是經濟適用房,太丟人了。”
這一次田先生實在忍無可忍,堅決不同意并且給女兒講了很多道理。女兒靜靜地聽完后說:“其實,你就是個loser(失敗者),憑什么教育我?”
女兒的話讓田先生異常心痛。
記者曾經參加過京城高級白領的一次親子聚會。聚會的場景非常溫馨:高級白領自己親手烘焙現場的糕點,同時也為聚會設計了很多豐富而有意義的 親子游戲。不過,當自由活動時間開始后,這些白領收起了剛才在孩子們面前“天使般”的樣貌,男人們開始談論誰又花多少錢買了什么牌子的新車,女人們談論著 剛剛在哪個商場搶到了國際名牌的打折貨。
當成人在真實生活中談論的都是名牌、金錢時,如何讓孩子的世界永遠鳥語花香?
有專家指出,如果把一個家庭比喻成一棵樹,那父母就是樹根,孩子就是枝葉,如果枝葉有問題,多半是樹根有問題。孩子的問題多半是父母自身問題在孩子身上的投射。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先生 女兒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