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布鞋奶奶”32年縫制上萬雙布鞋送給戰士們(圖)
原標題:“布鞋奶奶”32年縫制上萬雙布鞋送給戰士們(圖)
“布鞋奶奶”唐明憲。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四川站
1萬余雙布鞋,2.2萬余雙鞋墊,5000多元郵費,這是唐明憲的32年。
沒有人數過完成一雙布鞋需要多少針,在唐明憲的世界里,穿針、引線、打結……已是融入生命的動作,她慣常坐在家里朝陽的窗邊,架上老花鏡,默默地縫上一整天。
唐明憲是一群戰士眼中的“布鞋奶奶”,今年75歲。32年前,她第一次將20多雙布鞋寄到云南前線,此后,那雙拿針的手就再也沒有放下過。
唐明憲對軍隊的感情由來已久。丈夫張思成曾經是一名鐵道兵,早年參與了攀枝花西南鐵路工程建設,后轉業到了朱家包礦,在政府幫助下,唐明憲舉家遷到了丈夫所在的工廠,并實現了農轉非。盡管住在工棚,條件艱苦,但彼時的唐明憲感到了莫大的滿足。軍嫂生涯讓她了解了軍人的付出和辛苦,全家團聚的美好則使她對軍隊、對政府充滿了感激。
“就是想要為那些當兵的孩子做點什么。”唐明憲說。
上世紀80年代初,唐明憲家里的條件并不好,夫妻二人十幾塊錢的工資負擔著七口之家的全部支出,縫布鞋和鞋墊的布料顯得分外奢侈。沒有錢,就去撿破爛,一個牙膏皮5分錢,一包舊鞋5毛錢……車間里廢棄的油碎布,在堿鍋里煮了也有3毛5一斤,攢下了錢就去買針線、買布料,然后坐在燈下,一針一線地扎鞋墊、納鞋底,因為飽含著真誠的祝福和心愿,即使是枯燥單調的步奏,也成為了唐明憲最大的樂趣。
物質的匱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好轉,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身體的不適。嚴重的脊髓炎幾乎吞噬了老人的健康。犯病時一只膝蓋上面全是豌豆大小的膿包,疼得老人整夜整夜流淚,即使這樣,那個彎腰低頭縫鞋子的身影也不曾離開。“和平年代消防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這些了。”唐明憲低聲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老人每年都為攀枝花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的戰士送去鞋子和鞋墊共計180多雙。
“奶奶縫的鞋子有家的感覺,我們都舍不得穿。”一位消防戰士說。
老人或許不知道,她親手縫制的那些“愛心鞋”,戰士們都舍不得穿,小心翼翼地放進行囊,成為珍惜一生的回憶。還有戰士給老人寄來信件,表達感謝之情。在唐明憲家里,那個裝滿了全國各地部隊感謝信的柜子,是她的寶貝。云南前線某部隊、甘肅省某部隊、西藏拉薩某部隊……從1982年到2009年,已然泛黃的信紙,是她一針一線繡起來的魚水情深。
在唐明憲的影響下,她的子女們也加入了布鞋縫制的隊伍,他們分成了“布鞋組”、“鞋墊組”,全家總動員為戰士們縫上祝福和感謝。
“即使有一天我走了,他們也會繼續縫下去。”打下手中布鞋的最后一個結,唐明憲說道。
華西都市報記者 李媛莉 見習記者杜江茜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布鞋奶奶 32年縫制上萬雙布鞋送給戰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