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樂觀社會
給勇于擔責的人一粒定心丸
2014年2月13日,在河北燕郊打工的女孩石芳麗在上班途中不慎撞倒了退休教師韓健老人,撞人后的小石勇于擔責,將滿臉鮮血的韓大爺送到醫院。老人被女孩的真誠和善良所感動,當了解其家庭狀況后,不僅放棄索賠,還讓家人幫她找了一份新工作。接診韓大爺的中美醫院了解了整個事件,也減免了韓大爺的醫療費用,免除了小石所面臨的經濟負擔。
“扶與不扶”成社會難題
報道發出后,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從2006年“彭宇案”,到前不久發生的“老外撞人卻誤傳倒地老人訛詐”等一連串事件,無不反映了公眾在“扶與不扶”問題上的困惑。
2013年底,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3901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6%的受訪者遇到老人倒地會選擇直接走開,只有5.4%的人選擇毫不猶豫主動扶起來。此外,有80.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持續關注與扶老人有關的新聞,84.9%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存在“扶老人”的道德焦慮。
韓健老人說,相信大部分人在撞倒人之后都有去扶的愿望,而被撞倒的人多數也都有原諒對方的愿望,但選擇“扶”的勇氣與選擇原諒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個人的力量往往是很弱小的,只有社會共同參與,給受到意外傷害和勇于擔責的人提供保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扶與不扶”的問題。
“石芳麗事件”催生“扶愛”基金
“石芳麗事件”中接診韓健老人的中美醫院就嘗試為這一難題的解決提供保障。
3月18日,中美醫院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發起了“扶一把愛傳遞——中美扶愛基金”。院長郭華偉說,機緣巧合讓中美集團參與了“石芳麗事件”,而社會對這一老一少的關注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公眾對于友愛寬容的社會環境的呼喚。中美醫院作為一家醫療機構,希望發揮自己專業能力,更好地承擔救死扶傷的責任,為解決“扶不扶”的問題提供有益的探索,通過制度化和長效化的扶助模式對于此類社會事件展開救助。
據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秘書長繆力介紹,成立后的“中美扶愛基金”將聚焦于摔傷醫療救助、見義勇為者保障等相關公益慈善事業,通過中美集團廣泛的醫療網絡發揮作用,第一時間為緊急事件提供包括醫療、法律、經濟等多方面的援助,減輕“扶人者”的顧慮。未來,基金還將涉及其他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災難救助等救助領域,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切實可靠的保障。
石芳麗和韓健老人是中美扶愛基金的首批扶助對象,并共同受邀擔任了“扶愛大使”。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韓健老人在贈給基金的墨寶上這樣寫道。郭華偉說,中美扶愛基金希望能給受到意外傷害和勇于承擔的人提供有力的保障。“正如春晚小品所說,人倒了不扶,人心就倒了;人心要是倒了,想扶也扶不起來了。希望中美扶愛基金的成立,扶起老人,扶起人心,為敢于承擔責任和愿意選擇寬恕的人服下一粒定心丸。”(本報通訊員 李妍莊)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老人 扶不扶 基金 定心丸